供应不足局面或加剧
供需不平衡的结果,是未来房价上涨的压力增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保价缩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楼市的常态,若供应量持续不足,房价则可能面临新一轮上涨压力。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住建委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北京楼市的住宅库存(新房+二手房)为84664套,按照现有的销售速度,消化期限仅为半年。
与现时供应的缩水相比,北京楼市的后期供应同样存在隐患。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10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18.6亿元,同比下降2.6%。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为2516.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7.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3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9%。
相比之下,上海楼市的供需局面并不那么紧张,后续供应仍较充足。官方网站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上海市新建住宅库存面积达到1030万平方米,库存套数6.84万套,处于近期高位。
上海城市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咨询师邵明浩给出了新房库存“焦虑线”的概念。根据他的研究,上海区域的“焦虑线”大致划在600万到650万平方米存量房库存面积。邵明浩根据今年以来新项目推盘及土地市场出让情况认为,明年的新房库存可能较目前有所减少,会阶段性降至700万平方米左右。整体上,市场仍将保持相对稳定,房企将更多针对自身的特征选择推盘策略,而大小开发商一窝蜂以价换量“抢跑”的可能性不大。
深圳楼市呈现另一种局面。易居营销集团深圳公司副总经理刘莹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深圳房价已经出现虚高,因此未来深圳的房价上涨空间不大。供应不足可能是深圳楼市面临的问题。
在楼市调控对房企积极性的影响下,后续供应不足将是未来楼市面临的共同课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几个月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新开工面积、房企购地面积等指标持续下滑。其中,由于一线城市的调控政策较为严厉,上述指标下滑的幅度也相对较大,这将加剧供应不足的局面。
与广大二三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的土地资源更加稀缺,后续住房用地可能不足。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2009年以来,北上广深4个城市的住宅用地成交总和约为1.1亿平方米,仅相当于武汉一个城市的交易量。其中,北京、上海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均在4500万平方米以下,深圳则只有650万平方米左右。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缺口已经形成,房价存在较大上涨压力。当前应增加土地有效供应,并督察已供土地的开发,从而尽快补充市场库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