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产业联盟副主席,低碳产业联盟房地产分会会长陈宝存曾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很多养老地产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现在新开发的养老项目都是冲着有钱人来的,但是养老项目相关的配套医疗设施等都难以跟上。另外,居家养老占整个养老的大约95%,这一观念很难改变。他认为,中国目前并不适合大规模地推行社会养老。
此前,远洋地产总裁李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养老地产远洋已经在做了。就我自己看来,现在的养老地产都没有多大的前景,因为现在国内的养老地产从本质上说都是打着养老的旗子,继续发展地产的产业。”
他坦言,目前国内养老地产没有固定的盈利模式,都只是通过一次性卖房来获得现金流。但养老地产实质上还涉及到更多的规定:比如老年护理、服务、医疗,这些才是养老地产的核心,但就这些方面的法规尚不完善,所以在发展养老地产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关要过,远洋确实在做,但不会透露太多细节。远洋的养老地产将完全作为独立项目自负盈亏,但在集团中的投资比重远达不到商业和住宅的比重,只占很小一部分。“目前具体情况不便透露。”
突围
开彦告诉新华网记者,在5-10年之后,老年人口的规模和老龄化趋势将更加凸显,养老问题需要有前瞻性的布局。这些大的房企布局养老地产说明了它们的长远眼光和前瞻性,同时也预示着养老地产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
“目前,养老问题主要由政府和市场两种途径来解决,其中由政府解决的老龄人口尚不足3%,其余97%都将由市场来解决。”他表示。
养老地产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现在关于它的产品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都还在讨论探索过程中,但从房企开发的战略布局以及开发速度来看,似乎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养老地产是个系统工程,要做好这一块,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开发就能解决的,需要综合全产业链的问题。
“短期内,养老地产并不会成为国内房企的主流。”开彦称,目前养老地产的软件并不完善,一些服务机构、服务实施等还差的很远。
业内人士称,拿地和融资是国内养老地产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那么,这些房企在分享养老地产这块大蛋糕的时候,该如何突围?开彦认为,“单纯的靠市场化很难,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用政策去扶持,比如土地问题,应该相应地提供给开发商价格比较低的、划拨性的土地,养老地产用地应该类似于保障房用地,具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从长远来看,养老地产的前景无疑是被看好的。但距离形成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似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摸索。“养老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无论对于开发商还是地方政府都需要谨慎对待,这个工程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平台来共同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