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明显感觉到房价上涨,是在今年5月份,特别是降息之后。“以前看的人挺多,但真正成交的少。5月份,成交量一下子比之前翻了一番,连以前没人看的几套朝北、顶层的也卖出去了。到7月中旬,单价不超45000元的基本都成交了。再往后,47000元的价格都有成交的。”
分析成交量和价格上涨的原因,程远认为,还是有实际需求,“过了5月,本来就是学区房租售的高峰期,加上降息,一些购房人对房价的预期变了,并且担心通胀,房价再涨起来,就迅速出手了。”
程远说,买学区房的人年龄多在35岁左右,有一定财富积累,甚至还有一两套房子,卖一买一,压力并不大。根据他所在门店的统计,在六铺炕、马甸南村一带买学区房的人,50%是原户籍在朝阳区的,60%是一次性付款,购房目的就是孩子落户上学。
学区房房价涨得快,还有一个因素是出房少。“这些区域的房子出行、购物方便不说,基本都是当年单位分的房,物业费、停车费都少,还有许多熟悉的老邻居,除非特殊情况,如年纪大了,爬楼爬不动了等原因,很少有卖房的。”
程远认为,学区房房价这轮上涨,有非理性的成分。比如他的一个客户买房时还不知道具体面积呢,就交了钱。从8月中旬开始,虽然新补充了一批新房源,但这个区域学区房的成交速度和成交量明显降下来了,证明一部分人对这个价格是不认可的。
房价心态
这就是一个“金蛋”
吴先生在西单实验二小附近的佳慧雅园有一套60多平方米的小两居,对于吴先生来说,这套房就是一个“金蛋”。
目前,吴先生以每月5300元的价格,把房子出租给了一户学生家庭。同时,也在网上挂着出售信息:总价350万元,单价58000元。挂了3个月了,虽然看房者寥寥,但吴先生并不着急。
“我为什么挂这么高呢?北京有几个实验二小呀。我这房子要卖了,就买不来了。”对于这套房子,吴先生虽然挂着出售,但心里有很强的“舍不得”。
“真的太疯狂了”
今年4月,杨女士第一次看和平里7区的房子时,60平方米的房子,业主报价215万元,但杨女士一直希望能买到再便宜一些的。
两个月过去了,这边的房子一平方米一千元一千元地往上涨,让杨女士越来越着急,“这房价太疯狂了,真是太疯狂了。”从6月份开始,杨女士几乎每天看房,最后以240万元的价格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小两居。“再不买,可能245万元也买不下来了。”杨女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