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名校非彼名校
划片小学的优质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区域内学区房的售价和升值空间。为了吸引购房者,有开发商下重金自建学校,并与名校“联姻”,提升片区的教育配套。
然而实际上,对业主来说,这样的做法有时也不靠谱。金山一大型社区业主李先生就对记者抱怨:“原先开发商承诺小学是和一个省级名校联合办学,之后根本不是。没想到联合办学的只是个区重点小学,一下降低了好几个档次。”
不仅开发商自建学校的“联姻”对象不能确定,而且联合办校时间也有可能“短命”。据记者调查,有一大型社区小学原本是和重点小学合办,而几年后,重点学校的师资慢慢撤出,该小学最终也成了独立办学。
[解析]
家长的孟母情结
对于那些怀揣孟母之心的家长来说,在目前的划片制度下,为了使孩子能上好学校,购置优质学区房已成为必然选择。
业内人士林先生表示,越来越多的购房家庭,本着“从娃娃抓起”的思路,希望孩子从低学级时就进入重点学校。如果学校之间办学力量、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差距,家长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进一所好的学校。
在教育资源尚未均衡的现实情况下,家长做出的一切选择都是以争夺稀缺资源为导向。哪里学校好就往哪里跑。家长的这种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开发商也开始重视教育配套。
紧缺的教育资源
近十年来,福州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迁居福州,但遗憾的是,学校配套增加的速度却无法与其匹配。这种不对应的发展结果,无疑导致教育资源愈加稀缺。
以金山为例,随着大量新居住人口的涌入,教育配套的发展速度并不能跟上其人口增长的速度,目前金山除乡村小学外,小学数量仅不到10个,致使金山近年来出现了爆炸式生源,金山小学成为福州范围内生源竞争最激烈的学校。
由于新区学校的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居民对优质名校的需求,“为了孩子重新回城”又成为新区居民中较有实力一族的新选择,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城区学位争夺。
不败的教育牌
因此,对开发商而言,有教育配套无疑是促进销售的一大亮点。在可能的范围内,开发商都会为项目拉来教育配套,提升项目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