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督查组“会诊”房价 调控"新药方"倚重问责

house.fjsen.com        2012-08-02 09:07       张敏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

提到房企联手,人们更多想到的是企业的资金链问题,的确,由于这一两年严格的楼市调控,令不少开发商面临着库存压力,加之银行房地产开发贷的收紧。为了持续发展、规避风险,抱团取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生存方式。但是,从近几年保利、融创、万科、富力等巨头型企业选择与自己同级别房企联手,形成更加强势的联盟,可以看出,房地产合作模式已经逐渐由“大小联合”、“强弱联合”、“专业与资本联合”向“强强联合”、“专业与专业联合”、“大大联合”演变。

以方兴地产联手融创中国为例,一个依托中化集团央企背景,高端产业链遍及酒店与城市级开发,一个是位列全国18强的专业高端住宅运营商,这二者的强势很难让人理解其联手诱因。然而,方兴与融创却在去年末联合拿下来广营B1-B3地块,并在今年7月14日新品发布会上表示,要打造超越广渠金茂府与西山壹号院的产品。

除方兴与融创外,招商与保利、万科与五矿、绿城与华彬,都体现了这种强强联合模式。也许,谋求超越本身就是促成强者联手的原因。

优势互补为主要诱因

在近几年的调控形势下,资金链问题曾一度成为房企合作的主要诱因,然而,随着企业并购潮的来临与市场洗牌过程加速,由巨型品牌房企擎起一片天空的格局逐渐明朗。与中小开发商的捉襟见肘、等米下锅相比,对应的是方兴、融创、恒大、万科、龙湖、保利等龙头企业业绩的一路飘红。

“与大鱼吃小鱼相比,我更期待占据二八法则中20%部分的企业的强强联手,期待真正意义上的大开发商的出现,这也是市场的呼唤。”某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房地产行业“诸侯割据”的局面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与之前的“分庭抗礼”相比,强强联手几乎是很多主流企业的共同意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实力再强劲的企业也都有它的短板,比如,统一开发模式缺乏灵活性、产品打造难言个性化等。如果把各具独特优势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强强联手之后的各展所长,你可以想象,这样的一种开发动力集成系统将带给所在区域怎样的运营实力。”

方兴地产表示,出于对产品升级需求的考量,企业所选择的战略合作伙伴一定要具备高度前瞻性发展眼光,并与自身实力相当,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而融创中国切合了这些标准。方兴的“绿色科技”精工产品理念与融创对生活的深透理解相互交织,能形成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结合,从而实现产品双方面的飞跃。

多元化合作引领发展趋势

在很多国家,包括资源共享、融资、复合型开发、优势互补型开发等多元化的企业合作十分普遍,这也带来了产品市场的专业化。而从国内合作模式的进化可以看出,源于资金链等压力的被动型合作已经逐渐向优势互补的主动型合作转变,并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之,产品市场也将迎来进一步细分。

有专业人士总结,大开发商合股将带来品牌影响力加乘几倍的效果,给政府及公众都是一种信心。其次是优势融合,有的善于打造销售团队,有的善于工程控制,有的善于设计等。如五家品牌房企联手打造的亚运城,就是雅居乐管销售、富力负责政府对接等。而望京·金茂府和亚奥·金茂悦,则是方兴与融创各派最优质力量,组成核心团队进行独立操作。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表示,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处于发展中的阵痛期,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链上的单元越细分越有利于整合资源和集中优势,未来高端住宅的发展方向将是建立在多维度基础上的全面提升。

明后年商品房供应或趋紧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日前发布的《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研究》报告认为,今年上半年,国内商品房潜在存销比低于2011年,从对全年土地购置与商品房销售的预测值来看,预计年末的潜在存销比将持续下行,这就意味着2013-2014年商品房供应将偏紧,如果需求持续释放,则房价上涨压力较大。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