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再入敏感阶段 地方过度松动或引更严调控

house.fjsen.com        2012-07-31 09: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来说两句

7月26日,人民日报发文称,"调控确实要"吼",但并非"基本靠吼",并称"吼,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并非惟一的手段,仍有政策的储备".24日,人民日报亦指出,一旦房价反弹超出预期,随时出台新的调控政策。

7月27日下午,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政策的通知》,从信贷、土地供应、房屋用途、执行监管、住房保障,以及舆论引导等六方面重申进一步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政策的态度,并表示下半年将在全市组织开展住房限售政策、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

地方与中央博弈楼市调控进入敏感期

国土资源部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系统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国105个监测城市中,33个城市从不同角度出台楼市微调政策。在这种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微调政策不断加大的局面下,部分城市的市场预期正在出现变化,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市场再次进入敏感阶段。详细

党报:更严厉调控措施可能出台

楼市调控愈加艰难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认为,在稳增长的压力下,房地产调控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将越来越大。一方面,持续两年多的楼市调控对经济增长确实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房地产投资和上下游产业的影响正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地方政府有放松调控的愿望和动力。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信息混乱、购房者担心房价反弹,再加上央行连续降息,降低了购房负担,许多原本观望的购房者加速出手买房,有可能让房价出现趋势性反转。

"当前正值房地产调控的关键期,形势异常严峻与复杂,虽然总体仍处于调控目标区间,但随着市场回暖压力加大,市场走势可能偏离调控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住房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高培勇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当前可调控市场手段的选择范围缩窄,房地产调控将愈加艰难。

寻找两难平衡点

今后一段时间,应更加注重短期调控措施与长期制度建设相结合,控房价与稳预期相结合,鼓励刚需与抑制投资投机相结合,商品房市场调控与保障房建设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缓解当前调控面临的两难局面。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短期看,要继续抑制投资投机需求,限购城市的力度不仅不应放松,甚至应该加强。在此前单个城市限购的基础上,应探索全国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城市的多城市限购。同时,仍应支持和鼓励自住需求、改善需求入市,促进市场稳定发展,避免大起大落,这也有利于发挥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常拉动作用。

保障房建设对调控和稳增长的作用不应忽视。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朱中一表示,应稳步推进保障房建设,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发挥保障房惠民生、稳房价、扩内需、促发展的多重作用。在需求管理方面,应继续落实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坚决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加快推进房产税扩大试点。详细

发展仍需治"源"导"流"

不宜过度打压房地产市场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称,从成交数据来看,房价已经出现止跌反弹的苗头,但鉴于经济"稳增长"的压力也很大,此时不宜过度打压房地产市场。综合两方面因素考虑,即便再次调控也将以重申和强调既有政策为主,不会增加太多、太严厉的措施,而是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督查力度。

实行差异化的调控政策

"应该看到,我国房地产市场并不均衡,东中西部城市回暖速度并不一致。因此,在未来的楼市调控中,也应分地区实行差异化的调控政策。"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

解决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市场回归本位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不动产研究所所长王洪卫教授指出,要解决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问题,让市场回归本位而非让调控处于常态,仍需从体制、机制等方面着力,根除导致调控一松房价即涨的"源"与"流".改革税制,以解决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此为源头治理;调节投资,从"炒房"以获取增值收益为主转向以长期获取租赁收入为主,此为市场导流。堵疏并举,方可收楼市健康发展之功。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