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漫画任梦真
一年前,一项排名让北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2011年上半年北京GDP增长8%,位列全国倒数第一。3天前,另一项排名出炉——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2》,指出GDP质量指数北京位列榜首。
前者,在陈述北京在经济转型期的现实处境;后者则指出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的首都经济迈上正轨。
从唯GDP速度论
到以质量论英雄
据悉,这是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对各省区市GDP发展质量进行排名,测算采用了“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管理质量”五大系统指标。
实际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唯GDP增长论”一直占据着我国经济评价体系的主要位置,地方对于GDP的攀比排名和崇拜形成一种社会氛围。
自2011年,本市主动调低GDP增长预期,陆续实施汽车限购、房地产调控及首钢搬迁等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措施。
“在这种氛围下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承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专注于调结构,而避免再受外部GDP风气的影响。”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
从速度评价到质量评价,研究机构评价体系的转向,代表着舆论对于经济发展态度的转变,也从某种程度上指引着经济发展的方向。
中科院报告还预测了中国GDP质量指数未来发展趋势,认为到2020年可提升24.2%至33.8%。
预测自然是可喜的,但是以北京为例,取得GDP质量的好成绩的同时,必然要付出代价,最明显的则是在GDP增速上的“创伤”。况且,时间并非短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