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明确发文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微调的城市超过40个,涉及调整首套房标准、上调公积金贷款限额、给予购房税费优惠、放松土地出让条件等方面。除个别城市因调整尺度过大而被叫停外,其余均成功落实。
杨红旭分析,在地方政府仍严重依赖土地财政且大量地方债务即将到期的背景下,类似对政策微调的“试盘”还将继续,将频频冲击限购“红线”。根据该机构的报告,目前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30%以上。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11430亿元,同比减少4342亿元,降幅达27.5%。同时,与房地产有关的多个上下游产业的景气程度也随楼市的阴晴变化而变化。短期内,地方经济增长尚无法摆脱对房地产业的依赖。
督促落实VS新政策出台
大规模专项督查启动被认为是新调控政策“山雨欲来”的表现。历史经验显示,以往历次相关部门大规模督查或调研后,往往伴随着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此次督查发现的问题较多,不排除继续出台调控政策的可能。
杨红旭认为,此次督查释放出的强烈信号是督促落实既有政策。至于是否会有新政策出台,要视督查结果以及未来一两个月的房价表现而定。
事实上,就在统计局发布6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的第二天,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紧急通知》,要求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但通知的内容主要是对此前政策的重申。
杨红旭表示,中央一直未祭出更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主要是顾及稳增长所需。但在当前楼市的新形势下,相关部门仍可能出台一些细化措施,总体上可能以强调限购、限贷、限价等既有政策为主,同时推出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新政策,从而增加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的砝码。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尽管现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被认为是“史上最严”,但与房地产调控有关的部委仍然手握部分储备政策,准备在适当的时机推出。
其中,二手房交易税费的提高可能率先出台。这项措施被认为实施起来较为方便,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短期的房屋买卖行为,进而抑制投资需求。同时,扩大房产税试点、对存量空置房屋征税的呼声一直很高,不排除其出台的可能性。
上述权威人士表示,如果出台新政策,仍将主要从抑制需求的方向入手。除强化“限购令”的执行外,提高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费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机投资需求入市。
杨红旭认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保障房建设、房产税试点等长效机制未来将被强调。其中,上海、重庆试点房产税已届18个月,下半年推出第二批房产税试点城市的可能性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