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与政府打交道的企业
雨润的名声就是通过“并购国企”而声名鹊起的。
1996年,成立仅5年、销售刚刚过亿的雨润食品,从政府手中接过濒临倒闭的国有南京罐头厂,无偿获得了生产用地、厂房,以及“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更“为公司奠定快速扩充发展业务的模式”。
这桩祝义才颇为自得、被誉为“蛇吞象”的收购让雨润大获全胜,更重要的是,它让智慧过人的商人祝义才看到了“运作”的力量。这种在特定状况下产生的“模式”无疑有着让企业无法抵抗的诱惑力,此时,全国亏损的食品企业俯拾皆是。
1997年之后,雨润开始马不停蹄地在全国展开“国企并购”,到2003年底,已并购了20家国企。
在这个过程中,雨润不仅构建了自己独有的政商资源关系,也积累了良好的经验,让其成为一个“善于与政府打交道”的企业。
祝义才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善于把握机会,同时也善于整合资源。上世纪90年代末,地产业初起,雨润在各地的并购除了现成的设备和技术,更重要的,还有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而在完成了原始积累后,雨润的触角也开始向“更能体现商业价值”的领域发展。而这其中,微妙的政商关系也起到了助力作用。
2001年,祝义才介入房地产行业,成立地华地产公司;2002年,雨润以较小的代价收购国企南京河西房地产开发公司,又开创了一个并购国有地产企业的先例。
但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雨润在各地的并购和市场拓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祝义才的触角又开始伸向资本市场,这包括其出手通过“借壳上市”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东成控股,在二级市场对的流通股进行收购并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5年10月,雨润食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获得近百倍的超额认购,一时风光无限。2006年3月,雨润食品公布上市后首份财报,营业额达到了44.5亿元,净利润达到了3.6亿元。虽然看起来并不是一个“特别强大”的数据,但此时,通过祝义才的腾挪,一个横跨食品、地产、商业、百货、物流等领域的多元化雨润集团已具雏形。
雨润食品,是这个庞大系统里一个重要的龙头。作为一个“善于跟政府打交道”的企业,雨润游刃有余而又进退自如,而后的发展皆与此有关。
被非议的赢利模式
在不同的场合,祝义才称,雨润是一家有着农业概念的食品企业。
中国的农业问题一直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各级政府为推动农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各种刺激农业发展的政策。当经营政商关系比市场竞争更容易获得成功时,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更为容易的“捷径”。
一旦在特殊的情境下获得巨大的成功、而环顾四周又无人跟上时,雨润的胃口也被无限地撩拨。
2008年8月,国家《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出台,条例中首次体现了国家规范生猪屠宰行业、整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决心,并对企业进入屠宰领域进行扶持和贴补。
建立屠宰加工基地,很快成了雨润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