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之后,地王现象“开始淡出”,地产正式开始步入慢慢寒冬。之前盛世之下拍得的“地王”,也开始了各自的命运:比如说,总部坐落在顺义的大龙地产。以50.5亿拿下了北京中央别墅区的天竺地块后,爆得大名,但因为迟迟未交地价款而被罚,公司股价也座山车了一番,其最终命运是被迫退地,“竹篮打水一场空”。
再看看正在上演的上海外滩地王争夺战,四个大佬卷入其中,口水战达到了法庭。2012年8月2日9点,上海证大、SOHO中国、绿城中国三方将出席法院聆讯,而原告方即是失去50%股权的复兴集团。
最悲壮的莫过于在苏州、无锡拿过地王的绿城,而今到了卖地卖股权的境地。当然有些更古老的地王,项目工地上杂草丛生,几乎就从未动。
《天下公司》嘉宾主持,财经评论员李光昱认为,地王拍卖跟普通老百姓并没什么关系,老百姓更关心的,是北京市收取了高额的土地转让费以后,如何更好地推荐保障房建设,推进民生建设。
李光昱:这个价格最终的出台取决多方面的原因,第一部分是拿地的成本,第二部分是当时的购买力,第三取决于政府的调控,我最终地价出来是这三方博弈的结果。我想说其实跟老百姓真正有关的,更多的是这些地价交了以后,北京市以后有多少能用的保障房,有多少能用到廉租房之上,其实老百姓跟奢侈品本身距离已经很远了,大家与其看天上发生的事,还不如低下头来看看有没有停车乱收费的现象,有没有保障房住得进去,更为现实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