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擅长如斯手法的,又岂止一两家地产商?在过去一年,各方对福州这头那厢的“别墅”关注度,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强烈。但有些遗憾的是,涉及话题之内的开发商们,几乎没有一家真能“君子坦荡荡”。
去年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闽侯南屿镇进入旗山风景区的入口处,诸如“65米稀有别墅栋距”、“400M2顶级水院别墅”这样的招牌可谓遍地可见。其中正祥橘郡,更标榜过自己打造出了加州·水院·原生墅,同年6月一期开盘即售1亿,以“世界级珍稀别墅资源”问鼎福州别墅热销之王。
同年9月,一句“鼓山最后的别墅”,禹洲鼓山一号的违建别墅行为,也被媒体拉进入了公众的视野。350-890平方米的独栋面积,1780万-4000万元/套的独栋价格,在禁批别墅用地的环境下,按说要想直接申报别墅住宅是不可能办理到相关手续的。禹洲鼓山一号这般“魄力”,足以让人匪夷所思。对此开发商的解释是,项目早始于1993年,被《国有土地使用合同》明确为“低层别墅”,是符合规定的“低层住宅”。但一位张姓业内人士对此说的看法,可谓一针见血。据闻,一些开发商往往以“低密度住宅”为规划,取得开发许可证,然后销售时再打“擦边球”高价出售。
他还指出,一些开发商惯常在容积率上大做文章。如采用外观以别墅整体设计的2套双拼,卖给客户后再改成1套别墅,从而规避政策上带来的风险及稀缺问题。譬如,外观设计整栋的二层双拼,其容积率又恰恰低于三层的别墅容积率。更有甚者,以“疏密结合”的方式大打擦边球,一片规划高层洋房,一片兴建低密度别墅,甚至是独栋别墅,从而使最后的容积率正好符合地块详控的要求。还有部分开发商,动辄就将花园洋房夸大宣传为别墅。一来让房价高涨,二来又大大迎合了部分购房者的“别墅情结”。毕竟几年以来的“限墅令”让别墅产品逐渐稀缺,光是“别墅”二字,怎能不叫殷实富人眼球飞?又正如那位Y女士所言,福州别墅产品已然是屈指可数的香饽饽,稍稍打出些擦边球就能揽回高额利益,开发商们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