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进入战略转型期
2014年是房地产行业集体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增长质量转型的一年。
分析人士认为,投资性物业会成为世茂下一个增长亮点,在行业的战略转型期,这也是衡量房企成长性的重要指标。纷纷改造传统业务,大多数房企开始探索转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商业地产几乎是各大房企转型的“标配”。万科总裁郁亮曾表示,中国所有的地产开发商都还没有拿到下一个时代的入场券,黄金时代的做法不再适用,需要更多创新才能找到活下去的方法。
“万科还有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传统业务的转型”。在近期的业绩说明会上,万科董秘谭华杰首次披露了万科未来的业务蓝图,主要将围绕两方面进行:一是“三好住宅”,二是城市配套服务商。万科选择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在继续做好传统的住宅业务的同时,围绕城市建设和配套发展消费体验地产和产业地产。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绿地集团的战略是“以变应变”,通过优化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做强商业地产、强化房地产关联产业、加强产品研发创新等。
事实上,包括华润置地、招商地产、金地集团等在内的房企也都在加大商业地产的布局。虽然商业地产会形成较大的资金沉淀,对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但在土地日益稀缺的时代,商业地产的运营可以为房企带来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房企将一部分“鸡蛋”放入商业地产,可获得稳定现金流、优化财务结构。如果说去年国内房地产企业还在“洗牌”中蓄势待发,今年,产业调整开始加速,房企已出现明显的“梯队”落差。为追求更为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房企依托住宅开发积累的客户资源,向家政、养老、医疗、教育、休闲、社交等多元化方面发展,“住宅+X”在楼市风起云涌。有的品牌房企已大胆迈出“跨界”的步伐,如朗诗地产介入养老产业,恒大地产集团高调进军农业、乳业、畜牧业,并发布了恒大粮油产品。
看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走过了高速增长的十几年之后,洗牌加剧、企业转型已势在必行。
未来市场充满风险
“全行业对去年整个市场判断偏乐观,实际上前三季度,货币环境非常紧,销售端压力是比较大的。”龙湖地产首席执行官邵明晓在业绩会现场接受采访时说,“作为龙湖来讲,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有回款的签约’,尽管销售只有491亿,但回款率在90%左右,位居业内前列。”根据业绩报告,龙湖地产去年的营业收入达到509.9亿元,相比2013年同期增长22.83%。龙湖地产正在加大投资物业的比重。对于存货,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说,公司的口号是要把“存货当癌症看待”,龙湖一直强调供销存管理。吴亚军称,得益于公司对存货的强力管理,公司去年的存货约为76亿元,这“肯定是行业里非常低的”,而且存货的结构很安全,所以“心里很踏实”。“可以这样讲,未来的市场肯定充满了不确定的风波和风险,”吴亚军说。
在未来20年里,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数量将大大减少,并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点,大约70%至80%的中小房企将面临被并购的命运。对于房地产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表示,房地产行业具备互联网思维是大有前途的:“客户资源的整合、房产大数据的应用,都将是未来的趋势。”顾云昌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飞速发展后,迎来了当下的转型期。具体来讲,房地产市场面临着三方面的转型:房地产产品的转型、房地产服务的转型,以及房地产“绿色化”的转型,“只有顺利度过转型期。”
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表示,过去黄金时代受市场供不应求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是卖方主导市场。市场长期供不应求促使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明显,市场库存节节攀升,导致市场价格出现下滑。未来只靠卖房子就能赚钱的时代已渐行渐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