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对接市场和消费者,中南成立了专门的产品开发研究中心来为新兴的市场需求把脉。在这个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们的课题大到如何通过户型设计、景观绿化提升业主的居住体验,小到一个家庭需要摆放多少双鞋,从而设计出与之匹配的储物空间。
陈小平认为,开发商在提升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衡量标准,这样才有利于规范化生产。譬如,在“优健康”环节,中南就提出在户型设计上,通过专业的设计保障业主享受到的阳光能比国家的标准多出20%;在空气流通的衡量指标上,要求在住宅任何房间的任何位置,空气流通所需时间不超过180秒,每一口空气从室外进来到被业主吸入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
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的同时也对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近几年中南在加快在建工程周期和销售中周期以及提高中小盘占比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
为了加快资金回笼,实现快周转,中南建设建立了“三先六快”的体系,即在项目操作环节“先获取土地信息”,“先进行市场研判”,“先准备招投标”,最快实现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对接,把大部分工作前置,再“加快规划设计、人员配置、报批报建、招标采购、工程建设、营销推广”等。而在这背后是企业高度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和高度协调的运营管理能力的彰显。
据陈小平透露,目前中南建设已经把拿地到销售的时间控制在六个月左右,相比之下,行业内的多数企业这一周转时间在九个月左右。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曾经,当万科、绿地在千亿房企的竞争中激战正酣之时,中南建设以造城者的姿态,手执新兴城市综合运营商的大旗,闯入人们视野。过去十年,中南建设凭借其所擅长的大盘开发模式在三四线城市的“造城运动”中,获得了大量的机会,实现了企业的迅速扩张。
所谓的大盘开发模式,即配合政府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以代建换地。这一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帮助企业将土地成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据中南集团财报显示,2013年中南建设项目平均楼面价为1290元/平方米,2014年上半年,平均楼面价为1463元/平方米。
中南建设之所以能将大盘开发运用得如此娴熟,有赖于集团全产业链的模式。中南建设能够支撑从一级开发到建筑,到地铁、交通路网、工民建、安装、装饰等,再到后期的酒店和商业的运营,能为当地政府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和系统的投入方案。
陈小平表示,大盘开发模式出现于相对特定的背景之下,在三四线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当中,这一套模式对支撑中南过去多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过去几年,三四线城市的土地过快的增量供应,造成城市商品房过剩。“去库存”的难题正在三四线城市加剧。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存量房去化周期为14个月,存量土地去化周期为1.5年;二线城市存量房去化周期在22个月,存量土地为3年;三四线城市存量房去化周期达到48个月,存量土地则高达五年。
显然,在这一背景下,大盘开发模式开发周期长、周转缓慢的缺陷被进一步放大了。陈小平表示,纯粹的大盘开发不足以支撑中南未来一两年的发展,现在公司采用的是大小盘并重的开发模式。
陈小平说:“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会开发一些大盘。大盘有它的优势,同时我们也会逐步加大中小盘的比例。中小盘的优势在于投资回收期比较短,可以实现快速的资金回笼。在当下周转速度的快慢对房企至关重要。”
近来,过去只专注于三四线城市开发的中南也逐渐在一二线城市的土拍市场上活跃了起来。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以来,中南建设已经先后进驻南京、苏州等二线城市。今年10月,中南建设更是竞得了上海奉贤南桥新城的地块,这被视作集团进军一线城市的信号。
不仅中南如此,以小城市开发著称的房企碧桂园也在今年于北京、广州、上海等地高调拿地,宣布正式参与一线城市的开发竞争。事实上,进驻一二线城市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行业的共识。业内普遍认为,一线城市的资源垄断性及人口导入性,使得在政策宽松的情况下,房企进驻的风险比其他城市要小,同时购买人群的价格承受能力也更强。
陈小平表示,对企业来讲,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中南进驻一二线城市更多地是出于平衡风险、管控风险的考虑。“现在就是要把我们的目标市场做一些分摊,三四线城市做一些优化,一二线城市逐步加大比重,通过一二线城市的市场来稳定三四线城市可能带来的危机。”
同时陈小平也认为,三四线城市同样在面临分化,一些好的小城市同样存在机会,房企需要有更好的甄别和选择的能力。中南最终是要实现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均衡布局的目标,并不是要全面收缩三四线业务转到一二线。
“你不知道哪一天又会说房地产市场要宏观调控了,一线城市的市场对于调控的反应会更加敏感,到那时我们可能又要靠三四线城市的抗风险的能力来平衡一二线城市遇到的问题。”陈小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