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旅游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去年三亚市挂牌五星级酒店12家,五星级酒店(含挂牌和非挂牌)50家。
距离三亚约70公里的陵水黎族自治县,短短几年已经成为开发商眼中的香饽饽,境内三湾(香水湾、清水湾和土福湾)从北向南57公里的海岸线,成为海南滨海旅游开发热点区域,旅游地产业的兴旺给贫困的陵水县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
海南省陵水县一位当地官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陵水县有5家高档酒店,29家在建酒店,聚集着富力、绿城、雅居乐等20多家地产商。
据海棠湾管委会旅游发展局局长叶凯中透露,海棠湾今年将有3到4家一线海景酒店开业,新增客房近1800间。此外,华润在石梅湾打造的石梅湾九里项目,占地12平方公里,引进多家五星级酒店,并配备游艇码头、直升机停机坪、大型综合购物中心、高尔夫球场等多项高端旅游度假设施。
趋势:开房率或再降
一边是扎堆的高端酒店,另一边是为稀缺的海岸资源而争相涌入的资本,海南高端旅游资源正在面临过剩的烦恼。
海南省政协日前召开海南五星级酒店发展情况专题协商会。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海南省政协主席于迅在会上表示,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省接待过夜游客年均增长13%,五星级酒店实现了高速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出现变化、竞争压力增大、客房供给过剩等诸多问题。
携程旅行网大住宿事业部国内业务部华东南区总经理崔燕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海南高端酒店淡季订单接近四成,旺季在七成以上,季节性差异明显。“海南高端酒店相对集中,很小的区域内聚集了几十家高端酒店,到了旺季明显供大于求。但酒店同质化明显,缺少主题或独特风格,淡季价格混乱。”
“如此多的高星级酒店扎堆,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过剩和浪费。”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认为,海南高端酒店市场结构性失衡,同质化严重。
“这主要是因为酒店布局出现扎堆,并不能说明海南酒店真的出现饱和,要说有问题,也就是结构性问题。海南属于高端酒店密集地区,但基本上扎堆在海湾区和靠海市县,酒店除了名称不一样外,建筑设计风格、资源配置和服务细节相差不大。”王健生说。
他进一步谈到,一些新建的酒店一味追求超五星级和七星级等“高星级”,使得酒店档次和客源结构发展形成矛盾。
市场接近饱和,使得高档酒店面临很大的挑战。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期间,三亚过夜游客同比上升31.93%、15.93%、7.95%、10.32%,旅游收入同比上升34.57%、15.09%、19.59%、18.63%,酒店出租率同比上升0.82%、1.39%、5.77%(暂无2013年数据)。
不过,当地的酒店营业收入却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另外,持续上涨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压缩酒店利润。赵焕焱指出,酒店的运营成本正在持续上升。
记者从三亚市旅游信息中心了解到的数据显示,去年三亚挂牌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1366元,酒店出租率为68%;五星级酒店(含挂牌与非挂牌)平均房价为1039元,平均出租率为55%。三亚旅游委副主任郑聪辉此前向媒体介绍,三亚高档酒店入住率往年一直在70%左右,2013年已降到60%以下。
海南省政协调研报告亦显示,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海南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将达到7680万人次,按照10%的比率推算,五星级酒店的年需求游客人次不会超过800万人次。但由于海南五星级酒店业的超前发展,现有年实际接待能力已高达2800万人次。近两年海南五星级酒店数量还在快速增长,且已出现开房率偏低的情况,预计2015年海口、三亚客房平均开房率将降为30%左右。
背后:政府推动投资
实际上,据记者了解,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旅游产业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但促进了房地产和高档酒店的爆发式增长。
海南省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当地政府正是酒店投资热潮背后的推手。
2010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布,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嗅觉敏锐的开发商们携资本来到这座热带海岛。
吸引更多外地人来此度假,这其中既有机遇,亦有难题。王健生告诉记者,政府现在并不推崇过去一波行情里的旅游地产,不少开发商一次性获利后就离开了海南。
海南当地政府也看到了房地产超速发展的弊端,已经着手对岛内的房地产业做出一些限制,包括“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最少200米范围内不得建设房地产项目”;“适当降低纯商品住房开发的比例”等。2014年,海南省政府再次强调,降低普通商品住房比例,优化酒店业结构,发展高端经营性地产。
上述不愿具名的政府人士还谈到,现在政府已经不允许开发商直接开发商品房,会在土地规划中要求附带建设酒店等配套设施。“对政府来说,开发商品房是一次性税收,建酒店就是长期收入了,这笔买卖比较划算,一家有400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每年交税可以达到2000万元。”
王健生也坦言,政府把稀缺的度假公共资源变成私属资源是一大误区。国际上成熟的规划一般是公共的海滩,然后有一个公共的长廊、绿化带,然后是马路,地方特色的酒店群落,然后是交通主干道,再往后才是房地产。纵向是主题街区,街区内有很多通道,里面有酒吧、餐饮、购物店或者画廊。
但在海南,开发商建酒店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位长期关注海南旅游生态发展的行业人士分析称,不少开发商只把高端酒店当做住宅商品房的配套,按照地产思维开发酒店,不按市场规律出招。“旅游投资属于细水长流,房地产是一次性投资、赚快钱,两者比起来开发商更愿意后者。”
而在酒店经营上,开发商也不会动那么多心思。该行业人士强调,由于酒店投资方与经营方分离,投资方往往对酒店的现金流不感冒,不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酒店房间定价,因此不少酒店时常在淡季出现价格高、入住率不高的情况。与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相比,海南没有廉价航空,进出港交通成本高,如果没有大力宣传促销,很难在竞争中取胜。长此以往,在一些偏远地带的海湾,酒店入住率基本不足三成。
在海南生活多年的韩女士也表示,三亚周边不少海湾已经被一些私人老板承包用来开发,海边湿气重,即便是欧式风格的高端酒店建好不到一年时间,长期腐蚀也会导致外墙脱落、室内长满霉斑。“这些酒店建得光鲜亮丽,但平时几乎没什么人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