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将可能去掉‘地产’二字。” 今春,地产巨头王健林的表态,似乎预示了2015年注定是房地产业“天翻地覆”的转折之年。
当户均住房拥有量超1套后,中国还有可供2亿多人居住的新房在建待售。面对供需平衡的拐点,是延续以往“赚钱经”继续买地建新房,还是围绕旧房做加减乘除?
在不少传统房地产商和中介机构遭遇哈姆雷特式抉择困境时,一批创业黑马带着颠覆性创新开拓出一片蓝海。“互联网+”、大数据、分享经济、智能社区……这些一再被提及的概念正在开花结果,形成资本趋之若鹜的一方新天地。
“互联网+”再造住房产业链
“互联网+”丰富了销售渠道,也成为投资者抢夺200万亿资产管理市场“接口”的利器
北京上班族林欣觉得一向“高冷”的房地产商这一年来特别“亲民”。“原来接触房地产,只有报纸杂志上华丽的铜版纸广告、街边热情的中介。现在公交车上、地铁上、电梯里,到处都是选房的在线链接和二维码,而且一部手机就能搞定,真的不太一样了。”
房地产商“触网”并非始于今年,但是大面积地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确实是今年房地产业的一道风景。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成了几乎所有地产中介的突围之路,而新兴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地产服务机构更是快速成长。
原本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房地产业,被互联网拉下了“神坛”,一些细分行业更是通过分享经济而迅速崛起。主攻城市短租预订平台的小猪短租,平台覆盖200多个城市的5万多个房源,业务量较年初增长了4倍;做旅游民宿生意的途家,与保利、富力等大开发商形成合作,超过30万套房源足以形成一支旅游地产的生力军……
“互联网+”战略,在丰富房地产服务机构销售渠道的同时,也成为投资者抢夺资产管理市场“接口”的利器。正如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所言,目前中国城镇住宅存量约200多亿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1万元的资产价格计算,全国城市居民有200万亿元的资产需要被有效整合管理。无论是交易还是资产管理,大数据和互联网为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供了产业链再造的工具。“通过数据,让整个交易变得更有效率,让买卖双方得到更好的体验。”
对大数据的应用,更有利于锁定消费者的终生住房消费需求,进而形成行业服务标准和诚信体系。像链家、我爱我家等推出的在线公寓租赁项目,实际上就将一个人从大学毕业开始租小房、到结婚成家租大房、再到升职加薪买小房、再到小房换大房,这一路上的租赁、买卖、信贷数据“一网打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