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全国两会上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透露,将出台更多措施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政府为市场清障搭台的同时,市场早已开 始行动。在房地产界,3月初万科原高级副总裁毛大庆辞职创业事件,使“中国版WeWork”及其商业模式一夜间吸引无数眼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其实中国版WeWork早在几年前就已有落地,那么其现实生存状态如何?这类企业究竟靠什么来盈利?在这一平台上,创业企业与天使投资们又是如何考量?这一模式能否给高空置率的写字楼市场带来希望?
由于互联网经济和创意产业的风行,大量创业者需要价格低廉、品质有保证又有浓郁创业氛围的办公场所,这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版WeWork”的兴起,比如SOHO 3Q、蜂巢办公空间、世鳌国际等等。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表示,虽然自己不会设立风投基金,但是会邀请天使基金进入SOHO 3Q。蜂巢CEO张鹏则表示,公司会提供金融服务支援, 旗下有金融合作伙伴,不仅会提供办公空间,也要做企业孵化器。还比如瑞安房地产在上海杨浦区开发的“创智天地”,也与天使投资合作,同时这里活跃着宽带资 本、农天资本、遨问投资、大学生创业基金、快创营等投资机构。
但是,上海一家产业园的副总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所谓的“孵化器”或者“天使基金”其实都不挣钱,真正挣钱的还是房地产。开发商引进天使基金的目的,还是为了吸引租客,并能争取一部分产业支持政策。
上述说法多少为中国版WeWork的未来投下一丝阴影。虽然中国版WeWork客观上能够增加写字楼的租赁需求,但其“挂羊头卖狗肉”的运营方式似曾相识,让人联想起类似的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概念,能够走多远还是一个未知数。
对创业者来说 高昂的租金戳中了“痛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与传统的创业孵化园相比,目前服务式办公空间对入驻客户的准入门槛较低,基本上只要能提供合法的身份证明并及时交付租金,任何个人或者团队都可以进场办公,并享受所有的公共服务。
上海一家孵化园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针对个人的办公租赁,打破了传统思维束缚,使商业地产有了更多潜在客户;但是较低的入驻门槛也令租户层次和质量良莠不齐,其中真正的创业团队数量可能比较有限。
据了解,服务式办公室的租赁时间普遍较短,SOHO 3Q的最短租期仅为一周,最长也只有12周,蜂巢办公空间的收费也是以月为单位。尽管租期到了可以 续约,手续也不复杂,但如此短暂的租期设置,很明显,其主要的出租对象是那些不需要长期办公的小企业主、本地市场开拓者、办公室暂时紧缺者和过渡时期使用 者等。
不久前,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表示,短租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创业团队,服装设计师、自由撰稿人等,一切有办公短租需求的人都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到SOHO 3Q来办公。
从价格上来说,服务式办公室也要比一般办公楼的租金昂贵。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测算,北京望京SOHO(楼盘资料) 建筑面积为5091平方米,共计655个座位,如果满员的话,那么一个工位的单价为18元/平方米/天,而周边写字楼的价格普遍为6~9元/平方米/天。 在蜂巢办公空间徐家汇店,一个工位的价格为4000~7000元/月,一个标准工位面积约为20到30平方米,租金约为6.5~10元/平方米/天,高于 周边办公楼5元/平方米/天。
相对高昂的租金费用对创业团队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尤其是那些有初期租用需求的创业者,创业成本对他们而 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名创业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服务式办公通常提供了很多可以满足他们办公需要的增值服务,但是成本仍然是他们需要操心的主 要因素之一。
协纵国际首席执行官黄立冲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创业者的“痛苦度”远远高于美国。美国创业者实际上是自由职业者,收入稳定,有足够的支付实力,而中国创业者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
WeWork要做的事情,实际上黄立冲几年前就尝试过了,结论是不能做。因为美国的物业租赁价格与其创业者的收入之比跟中国完全不同。比如,加入同一个 会员中心,在美国使用一个月的价格是400~500美元,对美国创业者来说代价不高,在中国也是400~500美元,但却可能是一名创业者一个月或半个月 的工资。
如此看来,中国版WeWork除了手续简便、租期短暂的特质外,高昂的费用才真正戳中了创业者的“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