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e.fjsen.com
2015-03-11 16:08:19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海云
我来说两句
针对学区房价格飙升,政府部门又想出治理的招数。据报道,北京准备限制新购学区房家庭的孩子就近入学;上海规定同一门牌号的住户,5年内只能有一个学生入学;深圳则计划实行积分入学,明确将入学与家庭户籍类型、住房性质、入户时间、居住年限、社保年限或纳税年限、计划生育情况等挂钩起来。可是,这些招数都招来质疑:凭什么买了房,不让学生就近入学?
治理择校热治理到这一份上,行政部门也是“蛮拼”的。可是,这种拼劲似乎用错了地方。不妨来分析就近入学和义务教育均衡的关系。政府部门治理择校热的逻辑是,用禁令限制学校招生和学生择校,以此“倒逼”义务教育均衡;而家长们的现实逻辑是,学区和学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如果办学质量存在差异,就要想方设法让孩子进更好的学区、更好的学校。也就是说,如果学区教育质量不均衡,那么,实行按学区入学后,必然从以前择校转为择学区,学位房也就转变为学区房。因此,治理择校热,符合常识的逻辑是,应该首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学区间差异,当学区、学校办学质量均衡,家长也就自愿选择就近入学。
教育官员经常提到的理由是,学校的办学质量,不可能一夜之间做到完全均衡,禁止择校,实行就近入学,这是对老百姓不理性行为的规范、引导,在这基础上,政府再缩小学校办学差异。可问题是,各地的主要办法是对现有资源进行“盘活”,包括按学区划片、建立名校联盟、实行强弱校对口帮扶等等,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比如在广州市内,由市级财政统筹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各校办学标准一致。
治理择校热、择学区热,通过限制老百姓的权利,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却难以治本。根本的途径是政府履行投入责任、转变投入模式,同时放权给学校自主办学。这都需要建立新的教育管理体制。首先,应该成立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拨款预算,监督政府拨款,这有力于保障教育经费,同时把经费拨付到最需要的地方。
其次,应在学区成立学区教育委员会,负责学区教育战略,监督学区办学,国外的学区制,是由专门的学区教育委员会,负责学区内的教育事务管理、决策,包括选拔校长,监督各校使用经费,公开办学信息等等,我国在实行学区划片入学中,为确保划片入学的公正,也引入纪委监督,可说到底,这还是行政监督,远不如社区居民、家长代表直接参与监督。
再次,给各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引导学校在质量均衡的基础上,办出个性和特色,这就合理地处理好均衡和特色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有少数学生择校,可是,不是为教育质量而择校,而是为特色而择校。这些才是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作为的地方。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