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万达商业(03699。HK)正式赴港挂牌上市,股票名称为“万达商业”,招股每股股价最终锁定48港元,开盘冲到48.2港元,且获得了5.32倍的超额认购,募集资金约288亿港元(合计人民币230亿元),创造了港股年内最大IPO。
王健林将一家负资产的公司做到5000亿资产规模,这仅仅只有312个月。其历程,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奇迹。
在2014年12月23日之前,万达商业曾试图在内地IPO和香港借壳上市。经历漫长的等待和种种波折,在香港联交所IPO上市敲钟的这一刻终于到来。
美中不足的是,万达商业上市首日即告破法,这似乎预示着它与这个行业一样,正面临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也许更好,或者相反。
眼下,整个地产行业开始出现了回调,库存压顶,未来长周期的走势亦不乐观。但是,王健林野心依旧2020年让万达成为总资产达1万亿,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的公司。并且,至少有20%收入来自海外。
曲折上市路
万达商业发布的配发结果公告显示,万达商业地产每股最终以48港元定价,这一定价已经接近此前市场所预估的41.8-49.6港元/股的上限。
在当天的星岛日报上,刊登了至少三则关于万达的新闻。一篇关于“2014年财金十大话题人物”的文章里,王健林排名第四。有意思的是排名第三的是马云。文中的王健林被形容成谜一般的富豪。随时可以拿出十几、二十亿进行投资,买地、买飞机、买影城。困惑在于,王健林是如何发迹的。
万达终成今日之万达,这并非秘密,但并不是所有企业可以做到,过程中充满了“中国式”奇迹。
2008年8月,在总部搬离大连的前几天,王健林曾接受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彼时,他提到和著名投行麦格理的合作,若不是选择和麦格理合作,万达早已成为香港红筹上市公司。
“那时候在四家投行的基础上,被麦格理的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概念吸引了。当时麦格理说服我们的主要理由是国外发展较好的购物中心,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房地产信托基金作为资金支持的。并且上市公司不能连续三年增发,而只要有好的题材,REITs可以不受限制,每年不断增发。”王健林说。
他提到,“当时我们花费了很大力气,拿到了批准。几个万达高层还通过考试成为合格的管理人。第一期募集5亿多美元的资金已经入账,而且第二期7亿美元也已经签约,首期10%订金已经到位。当时的模式是将物业装入资产包后,直接转移到香港,但是国家忽然下令(限制外资投资内地楼市)禁止了。只能说是时运不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