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绿城中国执行董事曹舟南在绿城内部办公平台上发布了一封针对全体员工的内部信。通读信件全文,大部分内容似乎都在回应绿城总经理田强于11月3日被爆出的那封内部信。
据了解,曹舟南追随宋卫平多年,曾担任绿城建设总经理。在加盟绿城之前,是浙江省属国企浙江铁投的副总经理。浙江铁投也是绿城的重要合作伙伴。
此封内部信中,首先,在针对项目亏损问题上,曹舟南表示,做一个项目要着眼全局算大账,况且,做一个大项目,更不能只盯住一时的利润,要考虑后续的整体效应。
“不仅做一个项目要算大账,做一个企业更要算大账。从整个公司来看,个别项目的微亏是在受控范围之内的。我们要完整地看待企业经营的全局,不能只扯亏钱的项目,而故意忽略那些特别赚钱或赚钱的大多数项目。”
接着,田强11月初在内部信中曾提到“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的绿城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拥有了让业界羡慕的光环,同时也积累了严重的问题:集团存货及储备的整体结构中,三线、四线城市的巨量存货依然存在,占到约60%。”
对此,曹舟南回应称,“有一些人不理解绿城,说‘绿城三四线城市巨量存货占约60%’是一种风险;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绿城的巨大宝矿,绿城所进入的所谓三四线城市都是各省市经济发达城市。且在实际项目运作中,舟山、绍兴、宁波、温州这些三四线城市,在绿城的利润结构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房产品不能移动,要让更多三四线城市的人住上绿城的房子,我们就必须布局到三四线城市去,因为我们知道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生动的一面,那里对于我们的产品有旺盛的需求,就像他们对爱马仕包的需求一样。”曹舟南强调。
“深耕三四线城市,不能有‘一夜暴利’的想法。”
此外田强其时指出绿城另一问题,“巨量的股东资金沉淀在大量的酒店资产中且在建项目中有大量可能会造成极大经营风险和现金流压力的大商公建项目。”
对此,曹舟南在信中亦有回击:“绿城绝大多数酒店,都是在拿地招投标时政府限定必须做的。国际一线品牌的酒店,对于多数城市来说,对于提升其形象及竞争力是有裨益的。同时,品牌酒店也是支撑绿城产品价格、服务内容的重要因素。”
至于“大商公建项目”,曹舟南则解释称,绿城为数不多,只在温州、诸暨、宁波、台州、青岛项目中有所体现。从产品结构上看,我们绿城选择的是“大商公建项目”的最低限度配比,从整个公司来看,这几个项目不存在所谓的“现金流压力”。
除此之外,这封信中还出现了一些针对融创的暗示性语句。如:对于每一个进入绿城售楼部的客户,我们始终不认同在背后用“杀客”这个词来“对付”他们,“狼性”文化不适合用在客户服务上;酒店作为配套设施在房地产开发中的独特作用,只有真正操作过多个酒店项目的房企才能真正理解。
同时,曹舟南在信中否认了“绿城多个项目存在风险”的指控,承认“少数存在困难”。更表示,在引进融创团队之前,绿城早就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绿城以“善意”为原则的销售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在这封信的最后,曹舟南终于谈到了改变:“我们确实经历过一些敲掉重来的故事,这种‘无效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少。以前,我们为了品质,慢工出细活;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一整套流程体系可以既确保品质,又加快周转率。”他更声称,下一步,绿城的开发周期要达到行业最高水平。
针对曹舟南此次发表内部信,一位接近绿城的杭州人士分析称,曹舟南代表宋卫平方此时发声的目的,一是有意重申宋卫平已经重掌了管理大权,二,意欲告知各方,绿城依然是优质资产,宋治下的战略并未出现过重大失误,三,假若宋卫平回归,绿城也只会越来越好。
最新消息显示,香港证监会目前仍在审核融绿之间的收购交易。而融创中国方面则表示,正考虑可能调整收购事项,未来将出现两种可能,第一就是终止收购,宋卫平重返绿城;第二,对收购的股份及其他条款进行调整,收购继续进行,并与另一方合伙进行。
有消息透露称,融创中国所指的另一方,是绿城中国另一大股东九龙仓,持有绿城中国24.313%股权的九龙仓。
资料显示,今年5月,融创宣布拟斥资近63亿港元,向绿城中国主要股东宋卫平、夏一波及寿柏年等,收购绿城中国约24.3%已发行股本,但近日绿城创办人宋卫平对交易心生后悔,令这宗交易陡生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