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即“国发60号文”,以下简称《意见》)其中一项专门提到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
其中包含主要内容有:改革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价格机制。
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调整后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七档,小型、中等、大型、特大型和超大型城市的人口划线分别为20万、50万、100万、500万和1000万。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新的城市规模标准更易体现规模经济的优势,“有很多研究表明,大概是两百万到五百万之间的城市是最符合规模经济的,就是从效率的角度来说,可能是最合理的。”
而这也意味着,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现在我国一些县的基础实施领域将被扩充,交运、供水、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投资需求都会增加。
《意见》称,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把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为中小城市,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
此外,国家还将选择若干具有产业基础、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县城和重点镇推行试点,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引入市场机制的政策支持力度。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今年四季度也曾表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许多矛盾集中在资金上。我国社会资本不仅雄厚,而且对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有相当高的热情,关键要看会不会用好这些资本。他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吸引社会资本搞基础设施建设。
TOT模式或将普及
《意见》提出,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镇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城市综合管理、公园配套服务、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依法选择符合要求的经营者。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城镇化42万亿元的资金需求,意味着公私合营的PPP模式可挖掘的空间很大,并且合作手段可以有很多种,“利用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能够将政府的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使得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意见》还鼓励政府可采用委托经营或转让-经营-转让(TOT)等方式,将已经建成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转交给社会资本运营管理。
中国第一个污水处理TOT案例的安徽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项目,恰好在今年10月刚刚过完十岁生日。
该项目母公司柏林水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10年经营,项目资本金已经基本收回,开始走上盈利轨道。
梁军说,由于可优化空间少,TOT项目盈利空间没有BOT(建设-经营-移交)项目大,而且这类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本来收益就不高。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的经验主要就在于双方将保底水量、价格调整方案等设计责任和分担风险的边界厘清。
参与当时项目招标的合肥政府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外界资本的进入对整个合肥污水处理发展也产生了带动作用,政府的运营负担也大大减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