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日前审议通过了《福州新区建设行动计划(20142020年)》,吹响了福州新区开发建设的新号角,标志着福州新区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本报今起推出“走进福州新区”系列报道,让市民了解福州新区的前世今生、发展现状和未来影响。
福州新区规划控制面积189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罗源、连江、马尾、仓山、长乐及福清6个县(市)区60个乡镇(街道),涵盖8个国家级、5个省级和4个市级经济开发区。
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日前审议通过的《福州新区建设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30年,福州新区开放开发要实现重大跨越,形成海峡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基本建成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渊源:与“3820”工程一脉相承
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在当年8月召开的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市委确定了“一个重点、两条线、三个层次、四个突破”的对外开放基本思路,其中“一个重点”就是以闽江口开发为重点。
1992年3月,在福清现场会上,市委又提出了构建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构想。
经过充分调研,1992年,习近平同志倡导并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简称“3820”工程),提出了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科学谋划了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布局。那一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发表后,习近平同志在5月召开的福州市党员代表会议上指出:“必须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做到每3年至5年上一个新台阶,尽快改变港澳粤闽台南中国海区域内我们处于‘后排就座’的状况。现在就要做一些深层次的探讨,研究20年后福州市将达到怎样一个发展水平。”为此,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总指导,专门成立课题组开展福州市发展战略研究。
此后半年,课题组赴广东、海南、上海、山东、江苏、北京等地实地考察取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
在这半年时间里,本报见证了“3820”工程诞生的许多重要时刻。
1992年7月24日,本报开辟《怎样赶上亚洲“四小龙”》专栏,群众积极参与讨论。时任市委办县区科科员的黄开良在本报发表题为《抓住机遇实现我市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文章。
1992年8月4日至7日,我市先后召开4场座谈会,进一步论证、研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
1992年9月4日,本报报道了我市选派42名企业管理人员赴清华大学学习,为“3820”工程“磨刀剑”的新闻。
1992年10月,福州有关部门为1993年工作思路进行调研。这次调研同时围绕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和实施“3820”工程来开展,在进一步调研、论证、咨询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1992年11月3日,本报刊登了习近平同志在市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习近平同志指出,“3820”工程的特点是三个“着眼于”:一是着眼于21世纪,二是着眼于海峡两岸的交流,三是着眼于全面发展。
1992年11月4日,本报刊登了《中共福州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决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实施“3820”工程,实现我市超常规、跳跃式发展。
1992年11月17日、19日、20日,本报陆续刊载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的战略重点与措施,首次将“3820”工程的主要内容较完整地介绍给市民。
2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定不移地实施“3820”工程,有力推动了福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跃上新台阶,基本形成了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战略布局,引领奠定了福州的产业基础和城市格局。在此基础上,2013年8月,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作出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去年底,《福州新区发展规划》《福州新区空间发展规划纲要》初稿相继出炉,揭示了福州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承继“3820”工程战略布局,以福州新区开放开发为突破口,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今年9月,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又审议通过了《福州新区建设行动计划(2014—2020年)》,标志着福州新区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目前,《福州新区发展规划》及配套的10个专题研究已经基本完成,新区报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