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目前结构调整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未来这种动态的调整回持续多久?
张立群:这个调整我想是需要时间的。首先看企业,企业从过去低水平的数量扩张到注重质量效益的发展,转到注重资源环境保护的发展,需要时间。另外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包括有效的市场监管能力的形成,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说现在经济的转型升级,包括改革的全面深化,都在全力推进之中,但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中国现在这个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尽全力,坚持不懈把各方面工作做好。
宋立: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个交互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产业结构来说,三产毕竟是服务业,它是为二产服务的,受限于二产;从投资结构来说,投资慢了就显得消费快了,当然消费也跟我们这些年人均收入提高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如果经济下行的话,这种调整还会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的。
潘建成:“三期叠加”对于经济影响会形成一个长时间的调整过程。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二季度,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种调整会持续三到四年以上,甚至更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通过改革和结构调整来促进整个经济转型,这个过程会更长。全面深化改革有一个2020年的目标,也就是说未来20年、30年都要围绕这个改革进行。
中国经济网:现在是“三期叠加”阶段,就目前来看,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哪些风险?
潘建成:我认为最大的风险就是改革不坚决。因为过度担心经济增长的下滑,导致有些结构调整不敢做到位,遗误了改革的良机。我担心的是过去粗放模式的重新回归,因为担心增长下滑,又开始找很多投资项目,这种低效率的重复建设的投资。
同时也要警惕目前的房地产。我们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防止它出现大的波动。现在很多城市放松限购政策,使它回归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市场的活力,维护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
另外,还要在房地产市场下滑后,密切地去关注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不少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依赖土地财政,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回落背景下,如何为地方政府提供新的财政来源,使我们要密切关注的内容。
张立群:第一,经济增长的上升压力如何通过宏观调控稳定住;第二就是注意风险的的发展。我们从货币政策要保持力度,不能搞大水漫灌。另外从各个金融企业来看呢,也应该提高对贷款对象的甄别能力。真正把这个钱放进那些有发展前景,有创新力,和整个转型升级方向相一致的企业和单位。第三,我想在必要的核销、过产这些方面,也要卖出步伐。加快完善相应的这个制度和规则。第四,在政府职能转变,包括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包括市场监管水平的提高,都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宋立:应该讲有这么几种风险。一是地方债务,尤其是地方债务的风险。二是金融风险;三是我们经济转型能不能成功的风险还有国际环境的一些风险。当然也包括了房地产的风险。不是这些风险也是辩证的,举个例子,比如说金融风险,因为风险大,你担心会不能扩张。但是如果收的太紧的话,可能更容易爆发,经济的风险是和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联系在一起的,过高了有风险,过低了也有风险。过高了就会把泡沫吹大,过低了泡沫就会容易缺点断链,增加新的风险。所以这个也是一个平衡的问题,要全面的来看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