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人选择逆流而上。
5月15日,一则重磅收购消息在房地产市场疯传。2名消息人士透露,绿城中国(3900.HK)主席宋卫平由于私人原因决定向融创中国主席孙宏斌出售股权,消息得到了官方证实。
当天傍晚,融创中国(1918.HK)公告称,正与宋卫平夫妇以及绿城CEO寿柏年洽谈收购绿城中国不超过30%的股权,但并未就收购事项签订任何协议,收购也未必一定进行。只要收购股权超过24.32%,融创就将成为绿城的单一大股东,合并合同销售额有望逼近千亿元大关。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宋卫平和寿柏年不能控制30%以上的投票权或者2人离职,绿城2年前和九龙仓签订的股份禁售协议将自动失效。消息人士暗示,洽购本身已经得到了九仓集团的认可,交易完成后,融创会开启与九仓合作的新篇章。
交银国际房地产行业分析师何志忠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访问时分析,管理层在估值较低的市况下出售控股股权属私人行为,即使融创获得大股东地位,相信也会保留绿城的独立品牌,更多在项目层面融合。对负债率高近70%的融创来说,任何现金收购都会显著增加公司的财务压力。
宋退孙进
前述消息人士透露,若交易完成,融创将控股绿城旗下的房地产业务;而宋卫平将淡出上市公司,转而经营主营商业及政府代建的非上市公司绿城建设,业务范畴包括代建保障性住房、养老设施和商业地产项目。
一位要求匿名的大行分析员透露,绿城管理层对年初至今的销售成绩并不满意,尤其是大本营杭州的楼市萧条,不排除宋卫平看淡后市而出售股权的可能性。另外,宋卫平膝下没有子女,寿柏年的子女也无意继承父业,继承人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也加强了管理层的退意。
事实上,融创和绿城的合作早于2年前就开始了。2012年6月22日,就在绿城宣布引入九仓为策略股东不到1个月,融创与绿城宣布组建上海融创绿城控股有限公司,绿城拿出9个项目注入合资公司,融创则耗资33.72亿元,各占50%股权的平衡模式成为一时佳话。
“融创获得了绿城的楼盘品质,而绿城则赢得了融创独有的卖楼速度。”海通国际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侯凌中表示,“融绿”成立2年多来,销售增长稳定,融创得以进入广大的上海高端市场,绿城则大大节省了项目投入金额。
宋卫平当时曾这样计算:绿城原先要为9大投资项目投入20-25亿元,重组后,绿城不仅不需要投资,还可以回收至少20亿元。一来一去,等于为当时债台高筑的绿城带来了最多45亿元的现金收益。
经过2次“大输血”,绿城的净资产负债率由历史最高的148%跌落至去年底的60.1%;而融创在孙宏斌的激进战略下,2013年先后拿下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的多个“地王”,净负债比率达到69.7%,尽管较2012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但仍属较高水平。
目前,绿城中国市值达到168.59亿港元,最多30%股权价值超过50亿港元。何志忠预测,融创或须借助配股、增发等股权融资来完成这次收购,任何现金对价都将使融创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
记者查阅香港联交所的权益披露,宋卫平(包括其妻夏一波)持股25.11%,仅比第二大股东九龙仓(24.32%)多出0.79,寿柏年持有17.86%的绿城股权。理论上来说,融创最少只要获得25%股权就能控股绿城。
问题在于,根据绿城和九仓2年前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若九仓行使全部价值25.5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CB),九仓持股可升至35.1%。宋卫平曾经承诺将在3年内回购该批CB,目前是否继续回购成为一大变数。
侯凌中表示,九仓近几年在内地发展地产全部采用合营模式,不愿意自己“挑大梁”,此次交易中,九仓基本上会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只是转变了合作伙伴。
新千亿级地产大鳄?
截止2013年底,绿城中国完成合同销售金额651亿元,融创中国则累计销售547亿元。尽管30%股权不会导致报表合并,但新融创的销售金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去年,千亿级别的房企数量由原先的3家(万科、绿地和保利)扩容为7家,万达、中海、碧桂园和恒大新晋入围。孙宏斌年初曾表示,自己并不在意销售额是否超过千亿,数字游戏没有意义,融创的目标是跻身房企第一阵营。2014年,融创宣布全年合同销售目标650亿元。
如今,控股绿城为融创晋升龙头房企提供了捷径。问题也随之而来,宋卫平及其管理层可以说是绿城品牌的灵魂,若老宋退役,如何完成庞大的整合?
市场传闻,寿柏年仍有可能继续留任绿城管理层,以完成业务过渡;但宋卫平则会在交易完成后转变为小股东,专心绿城建设的现有业务。
何志忠分析,融创只收购最多30%的股权,并没有提起全面并购,反映融创仍希望维持两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运作,交易仅体现在绿城的管理层变更。若能成功挽留部分现任管理层,融创会得益于绿城高品质的项目组合,也符合孙宏斌局部深耕、主营高端客户的策略。(编辑于晓娜)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