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介绍,节前交易从踊跃逐渐归于平稳。比如长宁区天山路一二手住宅,市场房价每平方米是四万多,从去年年底就开始挂牌,总价688万元,“当时还有人过来咨询,几个月过后,连问的人都没了,上周,干脆给撤了。”
建英根据自己在上海市场房地产中介领域就业16年的观察发现,降价形成的逻辑是,开发商融资压力增加,一手楼盘首先开始降价,二手房市场紧跟其后。
不仅是零散的二手房源,一些机构也开始将储备的大量房源出手了。比如长宁区某社区的整幢房产,共计120套住宅,2万多平方米,挂牌价格为4.94多亿元。但至今仍无人问津。
知情人士介绍,一些地产商的锐气,显然被陆续抽紧的融资链耗得差不多了。一方面,融资压力加重,利润也在大幅削减,抓紧推盘成了他们资金链运营生死存亡的一道关卡。
信贷收紧明显
加速推盘背后是开发贷、个人房贷的收紧。事实上,银行系统对开发环节融资已连续数年保持收紧。部分开发商从银行系转走其他通道融资,挺过开发环节,但是,随着个人房贷优惠利率取消,加强相关审核,其资金回笼的销售通道,又被限制。
近期在上海等地开盘销售的开发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以来,银行系在销售环节的信贷政策又进一步收紧。尤其马年春节以来,销售环节的房贷也明显越来越紧缩了。
建英举例称,年前,她手头一个成功交易的房源,帮客户在交通银行做贷款,当时做成的贷款利率是9.5折,但现在四大行基本不可能了。而且,连首套房源的8.5折优惠,也已消失。“首套贷款利率也要上浮在10%以上,个人信誉还得经过银行层层严格审核。”
“银行层面对房地产领域的信贷政策,去年以来,每次监管会议上,都会强调、重申。”4月29日,一国有银行支行行长参加了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后透露,“继续从严执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土地储备贷款风险防范,会议这样强调。”
“房贷近期还是没松绑的迹象。”一名股份制银行房贷部业务人士称,目前市场对房价的“空”方情绪浓结,在总行层面的收紧政策下,地方支行放贷都更加谨慎。
但是,即便资金流并不顺畅,开发商还在想办法投入更多资金到土地市场“托市”。“在开发的同时,我们基本又会投入资金启动土地储备。”前述开发商对21世纪经济报道称。
“这像是一个套子,一头紧缩,另一头却在膨胀。”上述开发商说,他分析称:“银行层面起初是开发贷‘抽资’,接着在我们的房源进入销售通道后,销售环节进一步开始抽资,我们无法按期限回笼资金;而另一头,储备的土地则无法按时启动开发。” 如此一来,融资承重的开发商,要启动循环贷款自然就显得艰难。
此外,境外融资似乎也可能疲软。中原地产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截至4月27日),内地房企单月海外融资总额分别为86.16亿美元、51.75亿美元、33.48亿美元、14.74亿美元,呈现逐月递减趋势,4月份融资总额更有可能低于去年12月份20.3亿美元的低点。
“圈子里地产融资十有八九走的是对接境外。”绿城集团(绿城阳光公馆绿城百合公寓)一名项目负责人透露,比如一些投资房地产的投资机构,只需要在香港区域内设立一家公司,境外内的融资通道就能顺利架通了。“资金成本比境内融资起码节省五成以上。”
实际上,由于融资压力增强,一些机构对房地产循环开发投资也开始削减。上海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区域内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28.59亿元,增幅同比回落了12.6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