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不完全统计发现,远洋地产8天内在北京市斥资73亿元拿地;方兴地产掷101亿元夺得上海市宅地总价地王;万科、龙湖以及融创等也纷纷在北京市抢地;保利地产则抓紧布局广州市。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鉴于一线城市供求关系紧张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开发商预判市场始终有利润空间,因此力争抓住布局一线城市的机会。不过,一线城市地价高,从成交金额表现来看,占企业总拿地金额较高比例,若从成交面积来看,比重相对低很多。
尽管如此,但恒大、佳兆业、花样年等企业都在积极调整土地储备结构,降低三线、四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占比。接近远洋地产的人士透露,远洋正在加大一线城市布局,预计年内还将有一线城市土地进账。“今年,公司已经把北京地区的销售目标提高至100亿元,年初加速拿地,新项目便可以在年底之前顺利入市,入市货值的增加将减少实现2014年销售目标的阻力。”
大房企扎堆一线城市“囤地”
2013年上半年,在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监测的10家标杆房企购地可建面积分布中,二线发展中城市占比最高为55%;一线城市、二线发达城市及三线、四线城市分别占7%、22%、15%。
而2014年1月份,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其监测的10家标杆房企权益购地金额接近2013年月度高位,达到372亿元。其中,一线城市购地支出为近三年来最高,达229亿元,显著高于去年平均水平。而2月份虽然有一周春节假期的影响,但从各地的推地情况看,与1月份相差无几。2月份北京、上海将有多宗优质地块出让,预计房企在京沪土地市场的激烈竞争还将继续。
此外,在纳入统计的十大标杆房企拿地总额中,一线城市土地储备购地支出占比达57.8%,且在北京和上海出让的土地中,多幅地块溢价率都超过100%,部分甚至高达149%。虽然统计口径不同,但都映射出标杆房企加码一线城市的决心。
专家观点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中心张旭向:一线城市可售库存消耗速度快,利润空间相对较高。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新增项目的去化率达到70%,而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持续下滑,已降至6万套以下,房企争相增补土地与项目储备。因此,尽管当前地价高,保障房与自住型商品住房配建持续增加,但房企的拿地热情依然高涨。
深职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现在开发商资金面都比较宽裕,拿地热情高涨,这些与2009年有相似之处;但是,较当时更加高昂的地价和建造成本,购房者是否买账是个未知数,以及市场需求在去年被过度透支,市场承受力也是不确定的。
北京东方兴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勇:房企之所以加大在一二线城市拿地的力度,更多的还是源于利润上的追求和提高资产安全性的考虑。从现实情况看,一二线城市房价会更加坚挺,去化率高,且位置越好安全边界越高。(东南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