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蔡云:开发商不能坐以待毙

house.fjsen.com        2014-01-22 09:34       武瑾莹 来源:观点地产网        我来说两句

商业地产的好处很多,首先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城市集约发展的产物。商业地产给城市带来了产业的集合、人流的聚集、城市形象的提升,包括消费的升级。

但是不管好与坏,所有的供应都要以市场接纳为最根本的前提,当供应量上升以后,市场接纳不够就会出现供大于求,供大于求就会出现租金下跌,商铺租不出去。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也非常关注这个市场,2013年一到六月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商业营业性用房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8.3%,增长比例是比较高的,办公用房增长了38%,所以供应量是非常大的。

但对于整体市场经济来讲,我觉得存在不平衡性。比如说在一些二线城市急需商业地产的供应,因为产业集群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消费水平上升了,所以需要一个公共空间来打造生活环境,肯定需要商业地产。如果三四线城市没有这么足够大的产业和人口聚集,商业项目肯定是过剩的。

北上广深市中心非常集中的商业项目大量上市,像北京二环以内有很好地段的商业项目都出现了空置的情况,会看到很多商铺挂了急待开业的招牌,实际上就是没有招商成功。

从整个商业地产发展过程来看,有这么多公司已经上市了,政策导向不应该是堵,体量已经出来了,怎么堵?不让做商业地产做什么?

所以,应该出更多的疏导政策,比如说多元化经营、体验式消费、引进外来的零售商,打造不同的业态形式供应市场。而开发商在面对商业地产过分集中,或者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一定要动脑子,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这样市场才能平衡。

观点地产新媒体: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大城市相对比较容易,但在三四线城市怎么调整?

蔡云: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不是固定模式的。比如说一二线城市的市场是体验式消费业态形式,这适合一二线城市,甚至适合二三线城市的人到一二线城市消费。

再低一级的市场,三四线城市面对的消费群体,可以出现的业态形式需要反复考量。同时,在吸引这些业态时会不会想到一二线城市的逆城市化现象,要是有特色就会吸引其他人到这里来消费,这是种互动式的消费。

比如做儿童娱乐中心,省城已经有了若干个儿童中心,再做肯定不行,租金也上不去,商业地产也没办法增值、保值,这个项目就是失败的。如果在100公里以外的地方做其它的业态形式,这个业态形式既适合当地的市场消费,同时又适合一线城市人逆城市化消费,这样就平衡了。

市场是开放的,不能只想一个方面,开发商会想到办法的。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外的先进技术或者经营思路进来,这些调整会有的。

比如田园经济,现在台湾有很多市场在做无土栽培,也引进购物中心了。这些在一线城市也许是不合适的,但是到了三四线城市,既带动了当地的市场,同时也吸引了一二线城市的人去消费,这是互动的。

面对市场过剩的问题,开发商不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而应该想出更多的办法让市场活跃起来、丰富起来,才能摆脱困境。因为项目都盖起来了,也不能把购物中心改成住宅来卖。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