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2:合纵连横,合伙开发热
除了并购收购热,合伙开发也仿佛在2015下半年“开挂”。
大型房企玩起了“排列组合”,争相扩大话语权。关键词几乎围绕了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几大开发商——融侨+阳光、融侨+碧桂园、融侨+首开;首开+保利+中庚、首开+中庚……
可见,房企“朋友圈”中最火的“BOY”当属融侨和首开。
回顾年内的房企合作潮,会发现这番合作潮是与拍地热潮相伴而来的——
7月2日,碧桂园以4.73亿元竞得宗地2015-18号火车北站片区综合改造L3地块,宣告与融侨共同开发,打造碧桂园融侨时代城高端项目;
11月,融侨牵手阳光城,拿下2015-35号奥体台屿旧改地块,以51.5亿元刷新今年的总价地王。
同在11月份,首开也公布了其在福州地块与融侨的合作方式。首开在7月及9月在福州拿下的3宗土地将引入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后者的一宗商住用地也将引入首开股份,四个项目中首开与融侨的持股比例均为51%:49%。即首开在连潘拿下的2015-22、27、28 号地块和融侨和光明港拿下的2015-25号地块。
此外,首开还与中庚合伙开发“香开观海”高端项目,与保利中庚合伙拿下单价地王2015-29号加洋巷地块……
分析:
房企玩“排列组合” 化敌为友扩大话语权
在业内人士看来,房企合纵连横玩起“排列组合”,主要是基于目前地价的攀升,联合拿地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抬高地价,节约资金,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分摊风险。
“事实上,除去降低成本,这种合伙还因为资源整合。品牌房企之间的优势各不相同,比如融侨,对本地客户的影响力是业内有目共睹的,而碧桂园的成本管理和快速开发模式都是国内领先的,通过联合开发取长补短,也是‘大牌搭伙’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方面,则是对于区域话语权定价权的影响。“在台屿奥体地块,原就是阳光和融侨皆各有布局的区域,两者一旦联合,对整个区域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进一步加深。而在连潘区域,首开与融侨的多项目联合亦是有此番考量。这像是交朋友一样,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这样做不但可以降低市场风险,还可以减少竞争。”首开地产有关人士透露。
毕竟,同样一个开发项目,只需要用以前50%至60%的资金配比即可;如果一个地块两家开发商都看好,与其硬拼,抬高地价,促使高房价,将市场风险留在后面,不如先期合作,降低风险;同时,合作开发也可以学习其它公司的专业经验。
记者的话:
收购热、联合热背后的冷思考
对于今年的收购热、联合热,在一派热捧声中,亦有业内人士提出自己的冷思考。
“首先拿收购项目来说,尽管拿下成本低,却可能面临股东结构复杂、前期产品不适应市场、包装定位已经确立,再面市重新包装困难等局面。亦或者地块原就有自身的硬伤,被新的开发商收购后,依然面临后续运作难题,这种难题甚至比重新开发一个项目解决和操作起来更为复杂。”
此外,联合拿地尽管优点不少,但问题也同样不少。联合拿地之后开发商面临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是否顺利要看开发商是否有相同的开发理念,对项目的目标是否一致,这方面需要企业之间的磨合。”
而在产品定位、成本控制,甚至销售价格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出现分歧,市场上也不乏合作双方相互不满的传言。
“毕竟联合开发目前还是新生事物,在开发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合伙人意见相左的情况,尤其是在销售阶段,合作双方因为对利润的考虑以及对资金回笼的要求不一致,对产品定价、推盘节点,都会有不同意见,全过程都需要不断协调与磨合。”林先生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