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房地产中介行业以不断变化的姿态,翻开了二手房市场业务的新篇章。这其中,有传统中介公司的积极扩张,展开线上线下联动;也有新兴互联网中介的崛起,以创新模式和思维,开启新的市场格局。
多年来,作为传统房产中介行业里的主角们,固守线下门店的经营阵地,形成了城市性、区域性的垄断局面。然而,随着互联网思潮的强势渗透,房产中介行业加入了不少“新面孔”,或称“搅局者”,他们以新思维、新模式和新速度,给这个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作为新进者,爱屋吉屋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个。
突现“搅局者” 深陷“裁员”“讨薪”风波
在房产中介市场,这的确是一个突然间“杀入”的“搅局者”。爱屋吉屋的进场和快速布局,一时间让传统中介企业猝不及防,就连爱屋吉屋自己人都惊叹于自身的动作之快。
“从3个人创业到16000人的团队、一年时间完成五轮融资、10月份十城6000多套成交量……”当一系列数字展现在眼前时,爱屋吉屋市场副总裁张隽也自叹其速度之惊人。
在日前的媒体茶叙会上,张隽表示:“最可怕的是,我们原来只做了北京和上海,现在一口气八个月的时间做了十个城市,而且十个城市里面北上广、天津、武汉、成都都不到八个月。现在很多城市(成交量)已经是前三了,北京下个月(12月)就能够到行业第二。”
然而,爱屋吉屋的飞速发展不仅对传统中介造成了冲击,也引来市场的众多质疑。首先是业绩造假,作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中介平台,仅凭几个月的时间就在二手房市场取得这样的成绩,远远超出房产中介十几年来一贯的节奏,不免令人难以置信。
对此,张隽做出了回应,“房产是公民目前最大的财富,所以国家各级政府都对整个过户过程严格管控。说我们业绩造假,我觉得都可笑。为什么说你造假有人还信?因为你的数字让人难以相信,所以别人才会相信说你造假。”
不只是业绩方面的质疑,近段时间,爱屋吉屋还陷入“讨薪”和“裁员”的风波。据了解,11月23日,100多名讨薪者拉着横幅出现在上海爱屋吉屋总部。对此,张隽介绍称,100多人的讨薪者中只有33人是公司员工,存在争议的一千多元薪金部分叫做“绩效奖金”,而其他工资部分已经在当月发放到员工手中。对于这部分绩效奖金,张隽说:“那是我们用来调度员工按照我们工作方法的一套激励体系,并不是生活的基本保障和尊严。”据介绍,爱屋吉屋二手房经纪人的工资一般都在2万以上,是行业的2倍,甚至更多。
同时,张隽还否定了外界有关爱屋吉屋裁员的说法。“裁员是公司经营遇到了困境,相当于壁虎断尾巴的过程叫做裁员。如果公司在稳健地发展,效率和目标都在我们控制范围内,这是人员的自然流转。走的人更多了,来的人更慢了,人数会减少,但这不等于裁员。”
降低成本 从最会花钱到最会赚钱
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传统中介公司高佣金、效率低等行业固疾,爱屋吉屋也有其自身发展的弱势。首当其冲的即管理难题,毕竟一个新兴的公司,管理16000人的团队会经验不足。
对此,张隽毫不讳言地称:“我们最大的弱点就是人太多,超出了我们以往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我们的管理团队总体来说偏年轻,人数也偏少。我们其实准备的是一个小公司的架构,赢得了这么大的一个公司规模,因此管理上的博弈难度也会大很多。”
管理之外还有成本难题。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一年多,爱屋吉屋高调杀入房屋租赁及二手房交易市场,无论是广告投放还是大规模招工,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未来,如何降低成本,从最会花钱到最会赚钱将是爱屋吉屋重点关注的发展目标。
“一个公司不能靠花钱过日子,要想为客户提供长远服务,就应该会赚钱。”张隽对中新网房产频道透露,未来,公司将实现从关注效率变成关注服务质量及追求利润的转变。比如,让整体人均收入水平从很高的位置下调到行业1.5倍,削减一切不合理开支。
另外,爱屋吉屋还将在今后的业务中推出金融服务,面向业主提供赎楼贷、尾款贷、换房贷等,进一步提高公司收入水平。日前,该公司与中国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未来,爱屋吉屋将享有中银提供的包括意向性授信额度,及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保险公司等中银集团旗下的公司及产品资源共享。
房产中介纷纷谋变 市场竞争加剧
近一两年以来,房产中介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以链家为代表的传统中介公司正布局线上业务,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开展新房、家装等新业务,并加速全国市场化布局。搜房网也同步扩大业务布局,同时开展线下服务。思源在年底正式推出独立经纪人模式,分食二手房市场蛋糕。
行业变革面前,企业如果不谋突破必然掉队。或许正如张隽所说,爱屋吉屋的一次创业,“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确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未来三年到五年,房产中介行业将会是激荡的几年,但不管怎样,效率和服务才是行业的未来。”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中介行业正面临一波大调整,在房地产互联网平台的创新过程中,确实会出现一些泡沫。不过,除了传统房屋撮合等业务外,最大的创新亮点在于提供金融产品或理财产品,这是目前移动互联网中介平台热衷投资的领域。
未来,房地产中介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无论是传统的中介元老,还是新兴的市场干将,谁将抢得更多市场份额成为最后的赢家,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