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手”在变:
减少直接干预,发挥市场功能
行政主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多年,一些以“抑制改善型需求”、“短期内控制房价”为目的的做法屡遭市场质疑。从2014年下半年起,这一情况有了实质性的改变。目前,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绝大多数地区均已取消或放宽限购政策。记者在一些重点城市看到,随着限购政策的逐步退出,房价却未见明显大幅上涨。
去年10月,天津取消限购政策,最终全年新建商品房平均交易价格10679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4%;在山东省济南市,去年7月取消的限购政策也没有对房价产生大的影响,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8135.7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59%。
在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冯俊等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是结构上的供求不匹配,“去干预化”或“去行政化”,就是允许房地产市场自行调整,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要做的,是取消一些不再合理的干预,要敢于给市场自身一个表现的机会。‘调控’这个词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改为‘改革’或‘调整’可能更为恰当。”一些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看到,近段时间以刺激住房消费为目标的新一轮改革相继在各地出现。如各地银行二套房贷首付比例调整为40%,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免征年限由5年变2年。这些改革措施的一个共同点,是政府专注于提升百姓住房消费能力,允许市场自发调节。
业内呼吁,原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支持改善性住房。现在既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百姓的幸福感也来源于住房条件的改善,政府就必须实打实地提高百姓住房消费能力,减少税费和利息负担。据我国楼市现阶段的市场特征,把鼓励政策从首次置业人群调整为改善型人群是非常必要的。
供需的“眼”在变:
不再“紧盯”政策,以“我”为主
记者过去几年调研房地产市场时,一大感受是无论开发商、购房者还是专家学者,采访对象三句话不离“调控”。“国五条”、“国十条”都是大家展望市场走势的根据。而今年的一个不同现象,是各方对政策的关注少了,纷纷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开发商表示,严峻的市场考验正在到来。一方面,是房地产行业利润率向社会平均利润率回归。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实力弱的开发企业将面临市场淘汰的风险。
天津一位在房地产市场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的公司高管告诉记者,“研究政策不如研究市场。企业拿地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想卖房子,就要推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我们花大价钱引进一种空气循环系统,保证楼内恒温恒湿。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可以在销售过程中增加优势。不仅是我们,其他开发商也都拿出来自己的看家本领,都在提高品质上下功夫。”万科集团原高级副总裁毛大庆也坦言,“把房子做精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学者分析,过去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典型的政策市、货币市,非理性投资是房价快速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着近年来房地产相关制度的完善,房产税立法进程的加快,住房价格涨幅回落、甚至出现绝对下降,百姓住房消费理念也发生了转变,这将成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