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加速(1990年至2013年)“3820”工程谋划福州
开放发展战略布局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特别是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全国各地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倡议并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明确提出要建设以吸引外资为目标、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简称“3820”工程。这个宏伟构想,对福州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调任福州市委书记。他一上任,就立即带领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开展调研,走访了福州每一个县(市)区,了解福州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又制定目标和具体指标,并征求各个县(市)区乃至基层市民的意见,多次修改。这就是‘3820’的雏形。”作为见证者,赵汝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1992年7月,我市还曾经在福州晚报上开辟《怎样赶上亚洲“四小龙”》专栏,广泛发动市民参与讨论。
1992年11月17日、19日、20日,福州晚报陆续刊载《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的战略重点与措施,首次将“3820”工程的主要内容比较完整地介绍给市民。“3820”工程的具体战略构想为:加快建设福马线、福厦线(福州段)两条开放走廊,形成以马尾开发区为前导,以老市区为依托,以福清、长乐、平潭三县(市)为南翼,以郊区、闽侯、连江三县(区)为北翼,以罗源、闽清、永泰三县为后卫,以闽江流域和闽东北地区为腹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大格局,把福州建设成为全省的商贸金融中心、科技信息中心、闽台经贸中心,成为贸易、工业、科技一体化,第三产业繁荣、综合配套的开放城市。
随着“3820”战略构想的提出,上世纪90年代起,福州各类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前导,创办发展了官办、侨办、民办的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8个。1992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元洪投资区是当时全国规划开发面积最大的开发区,之后又相继创办了青口投资区、江阴开发区、长乐滨海开发区、金山工业区、软件园以及福州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项目落地的载体和海内外客商竞相投资的热土。
1990年至1995年,福州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7%,比原定目标高出8.8个百分点,成为“3820”工程实施20年来速度最快、成效最显着的时期。这一时期,福州除推动工业转型外,还率先提出建设“海上福州”和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等重大举措,引进落地了冠捷电子、中华映管、东南汽车、南方铝业等一批重大项目,这些项目至今仍是福州引以为豪的领军企业,为福州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实施“3820”工程的过程中,招商月是可圈可点的大事之一。赵汝棋回忆,早在1992年,福州市委就开始谋划“招商会”事宜,经过近2年的策划和筹备,1994年福州国际招商月活动正式启动,历经2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海交会”已成为福州经济的一张名片、福州对外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海峡两岸交流和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平台。
福州招商月活动是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作为组委会主任倾力打造的品牌。
1994年初,福州市成立了组委会,筹备首届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活动,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组委会主任。当年9月,组委会各项筹备工作就绪。当年10月4日上午,福州国际招商月在于山堂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客商前来洽谈投资事宜,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
1999年,“招商月”被拓展为“海交会”。依托这一载体,福州广开对外合作大门,发展后劲日益增强。2013年第十五届海交会期间,央企、民企、外企“三维”项目对接成果显着,共签约“三维”项目309项,内资投资总额2757.3亿元。截至2013年,福州累计对接的“三维”项目投资总额已超过万亿元。
海交会创造了诸多“第一”,包括台湾农产品首次零关税直航大陆、率先恢复和启动两岸渔工劳务合作、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等。
历经20多年的发展,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奠定了“有福之州”建设滨江滨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坚实基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3820”工程战略构想所开启的发展征程还在继续。福州正更好地传承弘扬“3820”工程战略精髓,加速拓宽对外开放合作格局。
第三阶段:跨越
(2013年至今)
三大战略启动经济发展新引擎
“福州新区、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三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且由此产生的叠加效应将有力促进福州经济发展。”王开明认为,三个国家级战略(福州新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新区)在福州落地,将给福州市经济发展装上强劲引擎。
2013年8月20日,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意见》。福州新区是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海西发展战略,传承弘扬“3820”工程战略精髓,立足福州而规划建设的对接平潭、面向台湾、辐射内陆的沿海新增长区域,是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主攻方向,也是这个经济圈的核心区、示范区、先行区。
福州新区规划控制面积189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罗源、连江、马尾、仓山、长乐、福清6个县(市)区60个乡镇(街道),涵盖8个国家级、5个省级和4个市级经济开发区。
根据福州新区规划,福州把产业发展摆在了新区开放开发的突出位置:通过实施“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三大方略,加快构建具有福州优势、省会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福州经济发展新增长区。放眼看世界,福州新区的产业发展正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福州拓宽视野,迈出了大开放的步伐。
与此同时,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也在谋篇布局。2014年4月21日,市政府召开2014年第5次常务会议,研究了福州市建设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行动方案。会议指出,福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和现代对外开放的海西省会中心城市,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
以此为指针,2014年福州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成功举办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市长(高峰)论坛、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上线试运营,福州与印尼等东盟国家合作新建境外综合渔业基地、养殖基地初现成效。今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重点布局福州等15个港口建设,这让福州如虎添翼。
“自贸区”成为福建、福州最近一段时期的“最热词”。今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的建设,将让福州在贸易、航运和金融等领域的政策更加开放,在管理、税收、法规等方面先行先试,成为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创新引擎。”江夏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海峡两岸互联网金融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林教授表示。
“比起政策优惠,自贸区获批的更大意义在于探索建立一套在投资、贸易等领域与国际接轨的新制度体系。”王开明表示,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将成为福州新区范围的主要增长极,而此轮开放不仅可能为其他沿海省份的转型提供经验,在国有企业改革、审批制度改革、投资制度改革等方面都会开展有益的尝试,同时在对台交流和贸易交往方面将进行富有实效的尝试和努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将是2015年乃至今后数年中国经济内外需扩张的关键因素。其中“一带一路”是更加长远的经济带建设,未来将和自贸区一起形成中国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活力。
可以预见,福州新区、自贸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三区”叠加,同步发力,福州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开放、大发展格局,福州这艘“开放之船”已驶入波澜壮阔的全球经济大洋,必将谱写更加壮美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