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观时变、爱拼会赢”的闽商精神在全国政协委员、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去年的提案中建议自住型商品房应在全国推行到今年呼吁可适时退出;从房产业务在一线城市的“进”到三四线城市的“退”;从全面尝试布局到深耕细分领域;从投资策略的审慎到财务上的激进等,泰禾集团的每一步似乎都让外界“难以琢磨”。
3月4日,泰禾集团掌舵人黄其森面对国内众多媒体徐徐道来,详细阐述了其“善变”的思维逻辑。
房市适度回归市场
去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黄其森因提出自住型商品房应在全国推行而备受“关注”。仅隔一年,在今年正在召开的两会期间,他却建议自住型商品房可适时退出,这一“推”一“退”,令外界“愕然”。
而这在黄其森看来却并不相悖。“随着房价的走缓,自住型商品房政策价格优势正在不断减弱,导致弃购现象大量增加。加之规划与户型设计的瑕疵、地段偏远、配套不足、未来出售的种种限制等问题,让自住房原本优势的吸引力大幅下降。”黄其森表示,北京自住型商品房的推出,旨在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目前来看,平抑整体房价的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此外,调控不能僵化,要动态调控、适度调控、适时调控。稳定住宅消费,到了必须考虑自住型商品房退出的时候了。
在提出自住型商品房退出的同时,黄其森并未放弃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我认为应该异地配建保障房,不反对更优质的地块,只要政府能划出地来,专项建设。也不妨在拍卖环节,达到土地价格设限时,竞拍配建保障房的专项资金,政府收集,专款专用,对外公开。”黄其森建议,目前开发商取地模式是达到土地价格高限时,竞拍配建各类保障房或自住型商品房面积。这就造成同一地块含配建房,两者房价、客户、服务需求等均存在天差地别,硬是挤在一起,谁都不太舒服,也容易造成社区品质降低。
由于政府强制性规定保障房用地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商品房用地的紧缺。如北京宣布每年供地一半以上都用于保障房、自住型商品房,这样众多开发商争取有限的稀缺商品房用地资源,势必推高地价,进而推高项目的市场售价。
因此,黄其森去年就曾建议,放宽对可售商品房预售价格的管制,允许开发商自主定价,并适时解除对高端楼盘的限购,如此既促进商品流通、满足市场需求,又增加政府税收。
有业内人士建议,北京应取消单价5万元以上商品房的限购,给“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限购政策松松土。但在黄其森看来,倒不如以总价为标准。像北京这类城市,近年来也建了不少小户型,如五六十平方米的,5万元的单价,折合总价是300余万元,也是有不少需求的。但总价1000万元以上,是个门槛,不是一般普通消费者能承受的;近几年北京每年顶多消化两三千套,无伤大雅。放开此类住宅限购,完全可以让房地产更多地回归市场调节中去,去行政化,让各个阶层的民众,自由做出对房地产各类产品的决定和选择。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北京市政府拍卖的土地动辄楼面价都三五万元了,开发商只能往高端做,豪宅不做也要做,豪宅化或被豪宅化将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限购松绑,是豪宅销售的出口,也是今后土地拍卖的出口。”黄其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