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从开发商虎口夺回街区地块

house.fjsen.com        2015-01-13 11:28: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海云        我来说两句

记者探访福州三坊七巷保护更新之路 发现“政府主导”是其成功改造的重要因素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的发展终归以文化论输赢。对一座城市而言,她的独特魅力永远根植于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近年来,不少文化名城不再停留在对文化故事的挖掘、老建筑的修缮上,而是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的保护更新,让曾经缄默破旧的老街区焕发出巨大的发展能量。如今放眼全国,福州的“三坊七巷”、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杭州的“清河坊、南宋御街”、北京的“烟袋斜街、什刹海、南锣鼓巷”、天津的“五大道”,莫不因此而跃升为国内知名的城市新名片。整体保护、开发、活化历史文化街区的新思维,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共识。

回到广州,2014年年底正式开始实施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千年羊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开启了新篇章,也为全市唯一一个以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载体——“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带来保护更新新契机。“千年古道”北京路,广州建城两千多年不变的城市中心,承载着千年羊城的记忆,见证着南国明珠的发展,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的大量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在此汇聚,宛如“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她是千年羊城当之无愧的“城市之心”。作为广州乃至岭南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代表,“广州之心”的变化亦牵动着广州人的心,人们寄望新一轮的保护更新,不仅仅是修旧如旧,更应脱胎换骨,焕发活力,惠及百姓。

东风已起,保护更新之路在何方?“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做好准备了吗?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使命与规律,本报从今天起,陆续推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之路·寻城记”系列报道,从福州、南京、杭州,到北京、天津,再回到广州的千年古道,逐城寻访、权威剖析,以五城的成功经验为他山之玉,为广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把脉鼓劲。(林洪浩)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之难,最难在于“迁”,不“迁”则没有改造的空间,“迁”慢了又耗不起昂贵的时间与资金成本,“迁”过度了又有可能会造成对历史建筑与文化生态的破坏。以至于有旧城改造的权威人士坦言,把居民搬迁安置这篇文章做好了,改造就成功了大半。近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倒在“迁”途上的案例不少,但也有堪称范例的杰作,福州的“三坊七巷”是其中之一。

2014年12月,记者在寒意渐浓的冬日走进“三坊七巷”,宛如翻开一部古色厚重的线装书,幽静的老巷、热闹的大街,以及那些从一幢幢历史建筑走出来的灿若繁星的近代名人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之后的文化活力与发展潜能。今天的“三坊七巷”,已经是一个成功活化的历史文化街区,但时光倒流回7年前,这里还是破旧、贫穷、七十二家房客的代名词,当我们探寻“三坊七巷”的保护更新之路时,发现其中“市政府主导,大力稳妥的搬迁安置工作”是其得以成功改造的重要因素,从2007年初启动“三坊七巷”的居民搬迁工作以来,至今已完成搬迁及拆迁3678户,居民的外迁,让早已不堪负荷的历史文化街区得以休养喘息,并为下一步的规划与发展争取了空间与时间。

勇于破题:

不惜代价从开发商“虎口”夺回地块

虽然“三坊七巷”的历史建筑肌理一直保存得相对完整,但百年岁月下来,“三坊七巷”亦是历尽沧桑。“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已经到了箭在弦上,必须改造的地步。但要改造,面临的第一道,也是最大的一道难关,就是如何抽疏人口,为居民搬迁安置的问题。”福州市鼓楼区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说。

据悉,早在2005年之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的外侧,有一地块已被香港一国际知名地产公司拍卖下来,当市里意识到“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价值,计划启动改造时,开发商已经在地块内建成了第一期的小区,并准备继续进行拆建开发。福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叫停开发商进一步的行为,经过协商,不惜以高出开发商拍卖地块金额的价格进行回购,“对开发商而言无疑是虎口夺食,谈判的过程十分艰难,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获悉此事后,也从北京飞到福州,从《文物保护法》的角度提供了专业支持,开发商看到市里的决心这么大,最终退出开发。”这位区领导表示,后来建风雨廊,除了是为游客提供公共服务之外,还有就是起到一个视线阻隔的作用,使游客走在街区内,抬头看不到那些新建的高楼。“对历史街区地块进行回购,当时看起来有些不惜代价,现在回过头来看,市委、市政府这一决定十分正确,为福州的子孙后代保存了一片相对完整的‘三坊七巷’。”

政府主导:

三千多户居民全部异地安置

“开发商被叫停了,既然原地拆建开发的路走不通,那居民怎样进行搬迁安置呢?作为市中心的鼓楼区,地少人多,社会负担又大,一下子搬迁安置这么多户居民,远远超出鼓楼区自身的承受能力,单靠区一级政府是难以推动改造的,而这一难题最终得以妥善解决,主要还是依靠市里的统筹协调。”该知情人士说。

据统计,“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原有住户约3831户、建筑面积39.78万㎡,约1.6万人。自2007年初启动居民搬迁工作以来,除116户按市长令可以保留外,至2014年12月,已完成搬迁及拆迁3678户,尚有37户未拆迁。而迁出的3678户居民分别回迁到鹤林新城、凤湖地块、丞相坊地块、省高院宿舍地块的新房,全部异地安置。其中2000多户居民迁至晋安区的鹤林新城。

多方共赢:

“三坊七巷”——福州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一位当年参与“三坊七巷”改造的项目办人士表示,从福州市这一级的层面来推进整个“三坊七巷”的改造,特别是居民的搬迁安置工作,是项目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从一开始就是市政府主导保护修复工作的,市里成立了以福州市委书记为领导的‘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利用领导小组’,专门成立正式机构——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统筹开展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还成立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体运营,省、市政府共同投资保护修复。从最初的30亿元,递增到40亿元、45亿元,截至目前,完成项目投资约46亿元。这个数字可能对一些沿海发达的城市而言不算什么,但2007年福州市的GDP才1974.59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仅为146.56亿元,当时敢启动这样一个高达三四十亿元的文化项目,其胆量和决心是很大的。”

目前,“三坊七巷”的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搬迁及拆迁工作;基本完成街区内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南后街、光禄坊沿线文保、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及更新建筑建设和澳门西风貌协调区建设。

对福州市而言,“三坊七巷”的改造投入是巨大的,但其回报也是巨大的。通过改造,“三坊七巷”已成福州市、福建省的一张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福州启示

1.市委、市政府主导,成立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亲自挂帅;

2.政府主导整体保护开发,开发商退出;

3.居民异地安置为主,留住的原住民可参与保护与活化工作;

4.省、市、区三级共同注资成立国有公司进行实体运营;

5.修旧如旧与名人典故共同活化历史建筑。

名词解释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鼓楼区,由三坊、七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格局形成于唐末,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现存古建筑200余座,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