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非首都核心功能要纾解,都会涉及
哪些领域?
李士祥:这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比如批发市场、物流。过去,这些产业起到了供给、就业、促进税收的作用,但现在人口聚集、交通拥堵,他们自己也觉得不方便了,成本高了。像这些都可以按照首都经济圈的思维,把基础环境创造好,让企业选择,我们反对单纯行政思维,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
京华时报:有消息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北京的房价会下跌,周边的房价会涨起来,您怎么看?
李士祥:北京市区的房价肯定要下降,一是我们的供应量加大了,特别是保障性住房。二是我们的房地产结构发生变化,房价肯定要下来。
河北、燕郊房价是不是会上升?这个也没有普遍性的结论。比如将来北京有些功能纾解出去了,就没有必要在那儿买房了,功能纾解出去了,就可以在河北住,在河北上班了。整体来说,随着政府扩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房价会回到一个合理的理性空间,应该是有这个信心的。
保障房市场化今年或将见效
京华时报: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改革,北京将怎么落实深化改革?
李士祥:按照三中全会精神,北京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也通过市委四次全会讨论出台了改革的决定,重点来说,第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比如说,最显著的是基本建设的投资,原来是审批需要300个工作日,现在是109个。第二,我们也正在研究便民的审批流程,审批的项目所有都要公示,要做出承诺,接受监督,有一些还可以网上审批。
对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国有企业改革。还要解决品牌问题,北京生产型服务业发展还是好的,但生活型服务业品牌还不够。北京需求是多样的,多层次的,有高端、中端、低端的,怎样提高生活型服务业的品质,是我们下一步改革方向。一些品牌,需要通过改革来培育。
还有就是调整投融资体制,目前,市场的活力还没有被完全激发起来。比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地铁、包括保障性住房,完全都可以社会资本进入,政府把标准设计好就可以了,要加强监管。
京华时报:您提到的这些领域都可以实现市场化?什么时候出台?
李士祥:都可以市场化,已经在制定细则了,预计今年就会见到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