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买房资格后,为钱建新说媒的人多了起来,其中不乏令他心仪的对象,但几乎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有的姑娘要的是现房、现车;有的姑娘看不上四十几平方米的经适房;还有的姑娘,不在乎物质愿意和我一起等,可我又不能很快给人家婚姻的承诺。”
最后一点几乎是每个单身保障房申请者的痛。按北京市规定,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1人户家庭年收入须在22700元及以下,2人户家庭年收入须在36300元及以下,一旦超标就会被取消申请资格。对钱建新来说,如果他找了一个月收入超过1200元的老婆,经适房就没了。“从来没听说过,谁找老婆还得限工资。”
此后,但凡遇到亲朋为他介绍女朋友,他都一律拒绝,公司老板甚至问过他“是不是精神上受到过创伤”。
不止是婚姻,对于经适房轮候者来说,“不敢换工作、涨工资也是现实”。因为按照规定,经适房申请家庭在摇号和入住时要分别进行收入审核,一旦超标也会被取消资格。“这些年,每次领导提出涨工资我都拒绝了。哪怕每个月给我涨2000块钱,这工资也赶不上房价的增长,依然买不起房子还浪费了等待的时间。”
就这样,和5年之前相比,钱建新还是那个没房子、没媳妇儿的“大龄男青年”。
5年中,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去社区居委会询问经适房的消息,得到的答复始终都是“我们也不清楚,回去等吧”;他也曾遍寻政府官网去搜集和查询关于朝阳区经适房的信息,“如果知道房源在哪里,知道有多少人在等待。我至少可以去劝慰父母。”
偶尔,会出现些振奋人心的“官方承诺”,比如2010年朝阳区政府相关人员曾宣称,要力争全部解决2009年底已通过资格审核正在轮候的家庭住房困难;2012年大概有2500多套经适房房源进入配售阶段,2008年轮候和2009年初部分备案家庭可以摇号选房……这些利好消息,哪怕成真一个,钱建新就能获得“解放”。
可是,承诺不断“爽约”。根据朝阳区房管局公开信息,2008年7月底和11月,朝阳区共组织了两批经适房摇号,第一批摇号解决了1898户家庭的住房困难;第二批共有3405户家庭参与了摇号,但当时政府只提供了568套经适房,其他已经摇号家庭只能顺延。2009-2011年,朝阳区没有进行经适房摇号。直到2012年1月和5月,才又启动了两次经适房摇号工作,选房的家庭均为2008年第二批经适房摇号名单中尚未选房的轮候者。而这些,和钱建新全无关系。
“等了五年,摇了两次,却一直在空等。而且,一点儿有价值、有意义的消息都没有。累了”。
“这不过是又一次用文字进行的踢皮球”
在五年等待中,钱建新说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变得越来越“大胆”。
在多次向居委会询问无果后,他曾和其他轮候者们一道去政府部门进行相关信息咨询。第一次踏进朝阳区政府的大门是在2011年7月,接待他们的是朝阳区信访办,官方答复为“所反映的问题已记录在案,将尽快向相关部门反映”,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信息。
钱建新很失望,轮候者们又去位于三里屯的朝阳区房管局,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房管局是“收庄稼”的,盖房子不归我们管,我们只负责分,你得找“种庄稼”的。钱建新他们又去到朝阳区住建委,那里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什么时候“种”、“种”多少不归我们管,要找得找区政府。皮球被踢到原处后,钱建新和轮候者们又回到区政府,这一次工作人员说“保障房的具体工作不归我们管,你得去找房管局”……
《中国周刊》记者曾多次就钱建新所关心的问题致电和平街街道住保科、朝阳区房管局和朝阳区住建委住保办,均未得到有效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