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中洲岛内看到,岛内批发市场各个楼层内随处可见乱丢弃的垃圾,俨然成了“垃圾场”。在一楼,记者在正门中央的走廊上,看到闲置的玻璃柜台排成一排,但无人在此经营,柜台上积满了灰尘,里面丢弃着各类泡沫、木板等垃圾,一名工人正在清理里面的垃圾。
中洲岛内商铺不仅环境脏乱,而且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昨晚记者在采访期间,在三楼看到一商铺将厨房设在了走廊上,一台电磁炉放在桌子上,老板正在煮着紫菜蛋汤。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商场内的多个消防栓出现不同程度损毁。
“这几天很多商铺都关门歇业了。”经营手机配件的王老板说,前几天部门检查,由于商家把商品都摆放在过道上存在安全隐患被叫停了,现在都不让摆放了,所以很多商家这几天都关门了,没有上班。
专家说法
适合打造特色休闲业态
谈起福州商圈的演变史,有人用“福州商业历久弥新的伤疤”来形容中洲岛。
据了解,中洲岛的商业尝试最早要追溯到1999年,开发者号称斥资2亿人民币打造全国首个“集购物区、环岛美食区、古典音乐演奏厅、露天音乐广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购物岛,然后在随后的十几年里,这座小岛一次又一次地变换角色,数度招商却始终没有成功。
2006年,海峡国际服装批发城入驻,2007年5月,中洲岛重新定位为小商品批发市场。期间还启动了美食节、游乐园等项目,但很快又归于沉寂。商业失败的魔咒似乎一直笼罩着这座占地7万平方米的江心小岛。
“太急功近利了!”长期关注福州商圈发展的福建商贸业联合会副会长林建德在谈起中洲岛商业时感叹着说,早期开发者想借台江商圈人气来收取高租金,然后却没有回避江心岛交通这一个软肋。林建德表示,交通和仓储是批发市场最重要的需求,然后交通不便和空间有限却是中洲岛的特点,如果要改变现状,转型是当务之急。
福建农林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许安心则认为,中洲岛的交通瓶颈注定其不适合作为聚合人气型的商业,其地理和区位更适合打造特色休闲的迎合小众市场的业态,例如高端会所、餐饮等。他还表示,中洲岛“往北靠迎合中亭街主攻批发,不如往南靠效仿烟台山打造特色文化休闲场所”,随着政府对中洲岛南岸的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规划和改造,中洲岛可以作为其一个延伸。
不过,许安心认为,即使转型,改变人们心中长期以来对于中洲岛“低端小商品市场”的刻板印象还需要很多的时间和成本。
资深房产专家刘福泉甚至直言,中洲岛长期冷遇符合预期,尽管其距离繁荣的台江商圈仅一桥之隔,但江河作为商圈的天然区隔屏障使之游离于台江商圈之外。在如今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的福州,中洲岛已经失去了避开商业同质化打造商业中心的最好机会,想着将此地发展成商业中心难成气候。“对商业地产来说,中洲岛甚至都难以成为新项目的第二选择。”
(东南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