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起,各地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并轨后统称为公共租赁住房。住建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12月6日联合发布通知,明年起,各地廉租住房建设计划调整并入公共租赁住房年度建设计划。2014年以前年度已列入廉租住房年度建设计划的在建项目可继续建设,建成后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
《通知》指出,从2014年起各地廉租房建设计划调整并入公租房年度建设计划。2014年以前年度已列入廉租房年度建设计划的在建项目可继续建设,建成后统一纳入公租房管理。两房并轨后,主要建设小户型住房,严禁面积超标。
地方政府原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调整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含2014年以前在建廉租住房)建设。原用于租赁补贴的资金,继续用于补贴在市场租赁住房的低收入住房保障对象。
另外,廉租房与公租房还将统一轮候配租。各地可以在综合考虑保障对象的住房困难程度、收入水平、申请顺序、保障需求以及房源等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轮候排序规则,统一轮候配租。
事实上,近年来包括北京、上海、合肥、石家庄、郑州和烟台等多个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公租房并轨”,差异化租金也早有试水。
北京基本实现两房并轨
今年4月19日起,北京市保障房实行统一申请、审核,即申请家庭统一按现行公租房准入标准、审核程序审核,保障房分配实行“租售并举,以租为主”。
保障房申请家庭按“四房”中准入标准最宽松的公租房标准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家庭都会被纳入到保障体系中轮候。
“四房合一”申请,意味着北京公租房、廉租房已实现统一。根据北京公租房管理相关办法,符合廉租房条件的家庭,可申请公租房,公租房租金补贴,按照申请家庭的住房困难情况,分六个档次对租户实行租金补贴,其中,符合廉租房条件的困难户,最高可得到租金95%的补贴。业内专家表示,北京的做法实际上已经是对公租房、廉租房并轨管理的尝试。
郑州“三房合一”实施近一年
作为全国较早实施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三房合一”的城市,河南郑州的保障房新政已经实施近一年。“三房合一”之后,郑州公租房实行属地管理,由各区政府统一配租、统一管理,不仅政府管理更方便,房屋出了毛病老百姓也知道找谁。目前郑州仍在建的4万多套经适房,除满足2.6万多户家庭需要外,剩余房源将全部转为公租房。
郑州公租房的补贴标准分为四级:收入水平在低保以下(含)、低保的2.5倍、低保的4倍和低保的4-6倍。不同的收入级别,享受不同的租金补贴标准,具体的补贴标准为租金的97%、90%、50%和30%。超出低保6倍或收入无法认定的保障对象,执行市场租金标准。
上海8月已启动并轨运行
在上海,廉租房和公租房之间的“藩篱”其实已经被打破。今年8月,市政府就已批复市房管局等五部门关于廉租房和公租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分类使用的实施意见。今后区(县)公共租赁住房运营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建设筹措的公共租赁住房,可用于廉租住房实物配租。
专家观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锋:受限于两项制度准入门槛、保障标准不同,近几年各地出现了廉租房、公租房房源在满足保障对象需求后仍有剩余,不能调剂使用的情况,并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保障房闲置浪费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卫民:将两者并轨,一方面有利于这两类人群的住房保障实现无缝对接,避免形成所谓“夹心层”;另一方面,并轨以后,有利于建立较好的住房保障退出机制。比如当一个人收入增加了,不具备居住廉租住房的条件,可以直接提高租金水平,而不必请他搬出来,从而缓解了住房保障退出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