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出现的楼市调整
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价格和金额的大幅上涨,让业界更加相信一个观点:因为房企的纷纷撤离三四线城市,所以一线城市的土地价格才会出现暴涨。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为这一种判断找到了证据支撑。根据统计,标杆房企今年前11月在三四线城市的拿地金额占整个拿地总支出的比例仅为5%,而去年同期,该比例还有9%。
研究中心分析师朱一鸣告诉记者,一些大型企业在一线城市增加布局,是为了平衡业务布局,实现资产分散配置的考虑,目的仍然是为了规避投资过于集中的风险。
与龙头房企的考虑不同,成长性的房地产企业所以会更多选择一线城市,是因为这些城市成交价格高,市场需求集中,便于大型企业集团进行管理。今年一线城市的拿地大户融创、泰禾,之所以砸下重金,高溢价拿地,均是受了上述管理理念的影响。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价格一再创新高。
亚豪机构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统计,2013年11月北京市共实现土地出让34宗,环比增加了15宗,规划总建筑面积432.4万平方米,成交总金额407亿元,环比上月分别增长189.6%、381%。不管是成交块数还是成交面积、金额,都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高值。
与此同时,11月北京土地市场当中住宅用地共实现成交18宗,规划总建筑面积315.6万平方米,环比增加431.3%,同样创下今年来的新高。
不光是北京,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一线城市,土地市场交出的成绩单都十分可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月,一线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为850.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66.2%,同比增长8.9%;成交均价为7490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9.5%,同比增长81.5%。本月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量明显回升,成交价格进一步反弹向上,创45个月以来的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多方数据统计获悉,北上广深四地2013年至今共计成交地块1115块,共计建筑面积9074.8万平米,共计成交金额4724亿元,平均成交楼面价为5205.65元/平方米。对比自2003年以来的数据,不管是成交金额还是楼面价均创造了最高纪录。
张大伟认为,在政策收紧下,2014年部分城市的“地王”入市的市场空间可能不乐观,地王上市的风险也在加大。
在这一背景下,一部分资金已经流露出转向二线乃至三线城市的动向。城市土地学会和普华永道昨日发布的《2014年亚太区房地产市场新兴趋势报告》称,资金转向二线乃至三线城市将是大趋势。尽管,市场对于二三线城市的供应量有争议,但比起一线城市因房价过高带来的风险来说,这些城市的风险仍然要小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