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丰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社区户籍户数705户,户籍人数2067人,绝大部分原居民为潘姓;但目前外来人口达到近6万人。注定了这是个城市化过程中野蛮生长的样本。
万丰村曾经有辉煌的过去。上世纪80年代初,潘强恩当选村支书以后,敏锐地注意到,香港加工业向内地转移,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从1982年引进了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到2000年,万丰股份公司升格为万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有资产14亿多元。万丰鼎盛时期,与华西村、大邱庄、南街村齐名,号称“南国第一村”。
万丰村的实践影响了深圳乃至全国的农村。当前中国很多“城中村”在行政村的基础上建立股份公司,村民变股民,都是以万丰为原始的模板。然而2002年万丰村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面临了瓶颈———每年年初万丰集团都向股东发放前一个年度的分红,但是2002年元月股东们却惊讶地被告知,万丰集团停止分红。
一位村民介绍,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后期的潘强恩,在权威确立以后,任人唯亲,村里主要干部都是其家人和亲信。基本上可以说“只手遮天”。在之前财富膨胀的幻觉上,到处进行投资,但绝大部分投资没有经过村民表决,而在收益上,如果项目赔钱一定是亏村里的钱,赚钱的收益,则未必划归村集体。
投资陷窘境,债务理不清。此前的招商建厂收租的模式已经无法给万丰村带来快速而可观的收益。2004年开始,万丰村迅速将发展模式切换为“合作建房”模式,即找开发商合建小产权房对外出售获利。
矛盾爆发
小产权房曾拯救了万丰村的集体经济,但也成为此后村民与村委矛盾的焦点。万丰村在沙井几十个村里,近几年的分红却几乎是最差的。村民对集体经济分配环节的种种质疑,最终爆发。
相比工业化的出租经济模式,小产权房的回报称得上是暴利。卖价高,回款快,周期短。但另一方面,村集体的土地一去不回,渐渐经由小产权房建设而流失。而由于以往的投资失败和数目不详的对外负债所拖累,小产权房带来的收益并未满足村民们的预期。
一位自称不算太富裕的村民称,目前的万丰村里,密集的高楼大厦到处可见,这些小产权房都是以统建楼名义建起来。按道理村集体近十年间的收益当以数十亿计。因为村集体掌握土地,在房地产火爆的形势下,有充分的议价权,又不像商品房那样有土地出让金、各种税费的“扒皮”,村集体应获得卖房收入中的绝大部分收益。
但实际上,万丰村在沙井几十个村里,近几年的分红却几乎是最差的。因为小产权房的收益除了被村官瓜分之外,还要用于“官商勾结”的灰色成本,整个过程走下来,对村民来说,比国家征地开发的补偿都更差。
议论渐多之后,土地问题成为村民们爆发的导火索。
2012年以来,村民越来越频繁地质疑村官贱卖集体土地、侵吞集体资产,并告到区、市政府。村民潘博提供的村委与开发商签订的合同显示,万丰村下岗地段交易总额是2亿多元,但村集体只收到2200万元,其它近2亿元的资金不知去向。
到今年2月份,万丰村民集体要求收回被低价转让的集体土地,公开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集体公司的财务状况,清算集体资产,并罢免现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重新选举。
3月份,宝安区领导偕同宝安区公安分局、财政局、民政局及应急办等9个部门及街道的负责人一起出席与村民的交流会议,万丰社区党支部7名委员集体停职,区纪委介入展开调查。
对于村民从快从速解决问题的强烈要求,宝安区副区长谢晓东认为,“万丰的问题积累了十多年,不可能在短期内快速解决,目前就是要让万丰的情况不再恶化,维持最基本的运作,毕竟大家还要分红。”而专门成立的工作组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万丰村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截至目前,对土地的调查工作还没有一个公开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