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住宅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据统计,与去年的同月相比,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当中,新建的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城市有69个,仅温州一地下降,降幅1.5%。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价格均同比上涨超过了20%。那么,未来房价上涨的脚步会停止吗?暴热的房价如何才能够真正降温?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着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十月,70个城市房价今天公布,新房价格仅温州同比下降,北上广深同比涨幅仍超两成,一些城市为何还在抢购新房?房地产究竟在酝酿何种变革。
尹中立:北上广深现在是在高位挣扎未来一定会后继乏力
我的确有很多感慨,不是我说不准,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更准确的说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变化太快。在6月18日,我之所以说中国的房价很快就要出现拐点,是基于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是因为当时美联储在召开公开货币政策会议的时候,明确地说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时间表,而且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说的非常直白的时间表。
因为中国房价上涨在很大程度是由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简单来说,中国的钱多,抢购房子这个局面,这钱从哪里来的?实际上是来源于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只要那边开闸放水,中国因为是类似于接近一个固定的汇率制度,所以它必然会导致流动性过剩,那么钱多了,大家就会推动这些不动产价格,当这个价格形成一个上涨趋势又会吸引更多资金加入,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所以6月份当时看到这个转折点的曙光了,但是没想到到7、8月份的时候,美国货币政策迫于国际、国内的压力,立刻又开始变得模糊起来,现在干脆明确的说明未来暂缓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就是说未来什么时候它把这个水龙头把它关上或者收小一点,现在还不得而知。
北上广深现在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高位挣扎。所谓的高位挣扎就是,它依然在高位,而且还会上涨。大家看到统计数据,这是一个资产价格的牛市心理,就是它有很强的惯性在起作用,但是为什么是挣扎呢?它实际上从现在种种的迹象来看,应该说后继乏力。比如说现在北京90%以上买房实际上是首次置业,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年轻白领,他们开始迫不及待的冲到这个市场里面来,说的更加直接一点,就是说一些并不具备很强的购买力的人高位接盘,就意味着后续的这种接盘的能力实际上是在下降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
张鸿:我们现在已经习惯房价上涨 房价下跌才是新闻
尹老师如果还看空的话其实是这样,就是他判断最后一波然后高位挣扎,其实也是用这个办法,就是开始最后一波多投进来了,那可能什么时候尹老师说,我开始判断不行了,房价也得涨的时候,那时候可能会看空。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已经习惯性上涨,包括今天我们谈论房价时候我想我说什么?大家是不是还关心房价?北京已经连续20个月上涨,而且涨幅已经是连续9个月同比上涨,涨幅在扩大,所以好像现在说房价上涨已经不是新闻了,我们在里面找温州下跌是新闻,其实大家已经完全在习惯现在整个一片上涨的空气。你看一线城市现在是20%的涨幅,我觉得这个动力还是挺可怕的。
张大伟:十月的成交量较九月份有所放缓 市场出现观望情绪
二手房现在的确是延续了之前一直上涨,但是从十月的市场来看,成交量相比较九月份是有所放缓的。整个价格涨幅也是没有之前更快。应该说在主要的一线城市,的确是受到最近各地,包括像北京,上海,还有深圳出的一些地方细则的影响,一些需求逐渐观望,所以价格涨幅是有所放缓的。单月从主要城市成交量来看,特别是一线城市,相比较九月份二手房部分是放缓的。特别是以北京为例,北京成交量环比九月份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下跌,主要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假期的确有一些影响,另外也是跟北京出台一些京版的自住型商品房的供应对一些需求,也是导致了需求的观望。
尹中立:现在房价的上涨是市场惯性的作用其实是有价无市
尤其是像北京这样价格特别高的地方,尤其是大户型,其实有很多客户在半年前都挂上去了,从市场价来看已经涨了20%,但是事实上成交不了。尤其是从9月份之后,央行有意识的控制了住房信贷,就是尤其是购买二套住房的贷款审批的速度明显放慢,就使得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步伐大大的放缓了。现在整个房价的上涨,应该说更多的是市场惯性的作用,因为它一直涨,持续上涨20个月,它有很强的惯性,就形成一种有价无市,就是说一方面是希望买房子的人不那么非常着急了,就开始有一种从容的心态在观望,在等待;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它有一个惯性,所以卖房的人现在习惯性也不着急,也在等待,所以形成一种胶着的局面。
二三线城市跟北上广深也有很大的差距,二三线城市整体上处在一个非常滞涨的状态,也就是说价格维持相对的比较坚挺,这是由于受一线城市的价格上涨的刺激,让它有一个信心在那没有崩溃,但是实际上交易量是极度低迷了,有些很多城市根本上就卖不动了。实际上整个房地产市场已经处在一个两极分化的一种状态。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实际上已经是严重的供过于求,因为它本身没有新增加的人口,它的吸纳人口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像北京,一年新增加四五十万人口,它本身这个市场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很多城市它本身就是人口就是一个自然增长,它一年增加不了几万人口,但是一年新增加很多房子,所以很多已有的居民拥有两套,甚至三套以上的住房,所以它不存在新增的需求的问题。
张鸿:我们的经济对房价的依附能力强房地产确实是支柱
你要是去买房的话,去二手房市场就能看出来,大户型,第一,卖的时候不好卖,第二,你要买房的时候,人家也不建议你买,说你买小户型以后好出租,也好卖,所以我想这个可能,我们没有具体的数字很难说它的这种区别,但是我觉得,就是因为现在初次置业的人,就是所谓的刚需特别的多,这些刚需恐怕购买大户型的能力也不强。
温州不就是大家担心的那种情况吗?但是在温州,你看到没有?大家担心了一年多,担心了很长时间了,它房价现在跌多少呢?1.5,这其实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的经济对房价的依附能力多强,就是房地产确实是经济的一个支柱。
尹中立:增加房地产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会比利用房地产税降房价的效果更好
中国现在整个税制实际上过多的依赖于流转税,也就是说在所有的交易的过程当中它征税,对这种存量的财产实际上几乎是不征税。那么就是说,要税制的结构更加合理必须增加更多的财产税。包括全世界在内,城市居民的70%、80%的财产实际上就是房子、住房,所以对住房这个存量征收房地产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房产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住房的使用效率,简单来说,就会导致,只要你征收房地产税就会使得现有的空房子减少。现在很多城市有很多人在买房子,但是买了房子以后他不住,空在那个地方,博取这样一个买卖的差价,但是如果持有的成本会增加,就是有了房地产税了,你每年要交1%的房地产税,那么你可能就会把它租出去,就会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样对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本身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与其说把降房价的历史使命放在房地产税上,我相信如果增加房地产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可能比房地产税效果更好。
张鸿:三中全会的决定里提的不是房产税而是房地产税
房产税的目的要清楚,如果是作为整体的财税改革的一部分,那我是坚决同意的。我们要注意的是,三中全会这个决定里面说的可不是房产税,它说的是房地产税,它说要加快房地产税的立法和尽快的推出相关的改革。
我理解,房地产税不是前面房产税的延续,因为房地产税我们用的是1986的房产税的一个暂行条例,它是没立法的,搜一下房地产税可能就是一系列和土地有关的一系列的税,不是一个税种,可能是一系列的财税改革的一个配套。包括贾康(微博)所长提到的这个,可能里面还会有土地出让金和此相关的土地增值税等等都在里面,这样来解决地方政府的钱的问题,来解决和中央的财权、事权的分配问题。未来可能我们就不关注房价了,房价涨跌我们就不太关注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个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个系统性解决方案是一个不直接退烧的,它是个物理降温,就是所有问题都解决好了,比如廉租房,那么这个房价其实是少数人玩的问题。
我们接下来的细则更要清晰的是什么?就是房地产改革未来路线图,包括1998年其实设定了,大概我们政府承担多少比例,大家要住到廉租房里面去,住到政府保障的房子里去,然后商品房市场是一个小的市场,商品房市场产生多少的税费,产生的土地等等增值的费用的多少,回过头来要填充保障房。所以其实我们要明确未来走哪条路,新加坡,香港,德国,法国,人家都做的挺好的。
此外,联网这个事,住建部早就已经承诺好几回了。现在看来,大家每个人拥有多少套住房,联网好像也很难推进,所以虽然我们乐观的看到,未来可能会有好的前景,但是我们也要现实的看到,这当中阻力其实是很大的。
顾云昌:房产税在扩大试点的同时要加快立法
房产税第一步恐怕还要扩大试点,重庆市、上海市已经试点了,但还要进一步取得更多经验,它的力度、税基、税率还要测算。既要符合现在实际情况,又要和广大居民状况联系起来。扩大试点同时,加快立法,然后适时推进改革,现在看来什么时候全面推进,恐怕还选择比较好的机会。保有环节房产税开征,作用之一就是想能够使占有更多房的人交更多的税,遏制过旺的投资投机性需求。话说回来,现在更多的应该是从供应方面着手。一个是增加供应量,通过增加土地供应量,第二,就是盘活市场,把存量房现在囤积的房子通过房产税收能够调剂出来一部分,平衡供求关系,有利于降房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