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楼市“暖冬”迹象明显。合肥本地一专业房地产网站数据显示,1月20日至26日期间,合肥市区共成交住宅类商品房1854套,相当于2012年1月份的总成交量,而这已是该市连续第三周超过1800套;住宅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7014.22元,比该市之前一周上涨353.22元,涨幅达5.3%,为半年来首次破7000元。在滁州,1月份,该市共销售商品住房1148套,比去年同期增长312.95%。
“楼市‘暖冬’与一些城市开发商在年底推出高价盘有关,房价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在房地产业内人士吴昊看来,相比前几年如2009、2010年的市场,2012年下半年和当前的楼市依然属于温和回暖,在货币发行仍较宽松的背景下,房价涨幅得到了很好的抑制,投机炒房的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去年,房地产市场曾一度处于浓厚观望状态。而后经济“稳增长”预调微调,包括降息等政策,楼市逐步回稳,刚性需求人群成为市场的中坚。“在楼市投机之风最盛的时候,市场上6成为投机投资者。而在严格楼市调控的背景下,目前大部分的购房者是自住需求。”吴昊表示,刚性需求将引导楼市的供应更趋合理。
2012年,我省房价涨幅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涨幅,但仍达3%。“‘暖冬’也反映出楼市调控政策的‘边际效应’有所减弱,调控仍需巩固不能放松。”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授卢广松说。
平衡供需“任重道远”
“进城的人越来越多,房地产需求也越来越大,房价还是要涨的,迟买不如早买!”在政务区一楼盘销售现场,购房者贾先生说。记者随机调查发现,持有类似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有的甚至认为政府强调大力推进城镇化,将慢慢放松现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借城镇化炒作未来房价将继续大涨的言论此起彼伏,这也的确影响到了一些潜在购房者的行为。
当前,“城镇化”话题已成为影响楼市走向的重要因素。城镇化是支撑房价必然走高的一个原因吗?“这是误读,甚至是有人故意这么说,以此为借口进一步炒高房价。”卢广松认为,城镇化的推进会扩大住房需求,但并不意味着房价必然上涨,这是两码事。
强化商品房调控与保障房建设,重要目的就在于抑制不合理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供需平衡,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不过,当下市场存在供应不足的隐忧。去年,我省全年销售商品住房41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874.2万平方米,下降9.1%;竣工面积3965.4万平方米,增长9.3%,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在增加,但新开工面积在减少,市场供需呈现出反向变动趋势,谨防后续供应不足。”吴昊表示,面对可以预见的持续增长的需求,住房供给一定要跟上。此前,省发改委经济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商品房供求比呈现下降态势,由2月份的95.6%降至10月份的67.6%,供求差距呈扩大之势,需求大于供给。
“目前,应该警惕房价进一步‘发热’。”卢广松说,我省目前处在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如果任房价继续上涨,势必会加大城镇化成本,影响农民进城,那么‘有质量的城镇化’就会大打折扣。”
近期,国家再次强调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预示今年房地产调控基本没有放松的可能性。不过,如何进一步增强调控的有效性,除了完善行政和市场手段,更应做好需求预测和相关规划,加大供给力度,在平衡住房供需上多想办法。
记者吴量亮 |